“停贷告知书”的事情经过一周左右的化解,慢慢地也让准业主开始安下心来,从这几天的信息来看,没有新的停工楼盘加入“停贷”的队伍。这表明,各个城市精准施策开始见效。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也让大家看到了楼市回暖的希望。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环比分别大幅增长65.8%和68.1%,环比增幅分别较5月增长40个和38.5个百分点。
楼市出现回暖,但是,我们对房地产的深度思考还在继续。
比如,新京报就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称“停贷事件警示:房地产行业亟须一次全面体检”。
是的,应该体检,防范于未然嘛,就和个人健康体检一样。这是好事,也是应该做到的一件事。
说到对房地产开发商做一个风险测试和健康体检,央行和银保监会早就开始了,不仅对房地产公司划定了健康指标,还对银行划定了健康指标。要求银行、房地产公司分批完达到健康要求。这就是有名的“三道红线”和“资金集中度”管理要求。
正是有了央行和银保监会提前布局,房地产现在出现的风险敞口才会在可控范围之内。当房地产面临周期波动之际,咱们仍可十分放心金融系统的稳定。
当然,新京报提出称“停贷事件警示:房地产行业亟须一次全面体检”。也正当其时。
从文章中的内容来看,新京报建议对两方面展开体检。
1、做好对房企的风险排查工作,防范风险向业主转移。
2、为开发商提高资产周转率创造相对宽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对房企体检是好事,给予一些宽裕的支持也可行,同时,我们也建议,千万不能对房企进行兜底式帮助。否则,房地产公司又会更理解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还会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借贷规模,认为,规模越大,越不会倒下,获得的支持会越多。
我们非常赞同新京报文章中提到的一个重点:
整个房市将风险管理依托在最终购房者不违约及房价单边上涨上,一旦房价进入“盘整”甚至下行轨道,房市就会从举债扩张迅速转变为债务紧缩,从而出现流动性风险与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的叠加,烂尾楼本质上就是房市的债务紧缩。
现有房地产金融模式和商品房预售制度下,居民按揭贷款前置到了房地产早期开发环节,导致开发商流动性风险最终被按揭借款人吸收,使业主暴露在巨大风险中,被迫集体停贷。
在现有预售模式实施过程中,买房人在收房之前支付了全款,在收房之前开始支付银行贷款及利息。但对于房子能否按时交房,并没有任何可管或可反悔的地方。
所以,参考国内外的预售管理方式,将房地产行业的金融风险有序管理起来,避免由于责权利不对等,让本不具有风险管理和风险承载能力的人承担风险。在预售实施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保障买房的购房款的安全,如果遇上停工烂尾,要让买房人能有合法的退款模式。
39.9元买不了什么,
却可以避免花300万买房后后悔,
别人上过得当,那些买房的坑你不必去踩。点击下图进入查看。
关键一点,正如新京报所言“防患于未然,莫让业主承担本不应由其承担的风险,避免金融风险变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有网友就提出,交房开始还贷,一切问题解决了。
说到预售制,这几天网上讨论的比较多,就连一些专家之间的意见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马光远和董藩。
就我个人来说,我比较支持董藩的一个观点。虽然是预售,但签订销售合同时,并不签订贷款协议,而是等竣工验收,达到交房标准时,才办理贷款协议。
我们不能把停工、无法交房的风险推给了买房人。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