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合同诈骗罪的定义和特点。合同诈骗罪是指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发生在犯罪分子企图非法占有当事人财物的情况下。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只要犯罪分子成功骗取对方当事人两万元以上的财物,公安机关就有权立案侦查。
只要犯罪分子成功骗取对方当事人两万元以上的财物,公安机关就有权立案侦查。合同诈骗罪通常是指,为了非法占有当事人的财物,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并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 素 材 】 合 同 诈 骗 罪 立 案 标 准 有 哪 些 ?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诈手段订立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诈骗罪使用对象: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即诈骗罪所侵害的财物,应当是公私财物而非货币资金。
2. 诈骗金额: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诈骗罪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
3. 诈骗手段:诈骗罪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如编造虚假事实、隐瞒真相、发送诈骗信息、恶意降低价格等,只要具有欺骗性质,使对方当事人产生错误认识,诱使其产生错误判断,即可认定为诈骗罪的手段。
4. 被害人:根据《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诈骗罪的被害人包括个人、单位和其他组织,且被害人的财产损失数额应当达到法定的数额标准。
5. 单位犯罪:单位犯诈骗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诈骗罪的规定处罚。
总之,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严重侵害公私财物权益的犯罪行为,对于该类犯罪行为,我国刑法采取了高压打击的态度,对犯罪分子处以刑罚,以维护经济秩序和公共安全。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严重侵害公私财物权益的犯罪行为。我国刑法对此类犯罪行为采取高压打击态度,对犯罪分子处以刑罚,以维护经济秩序和公共安全。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包括:诈骗罪使用对象为公私财物,诈骗金额需达到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标准,诈骗手段具有多样性,被害人包括个人、单位和其他组织,单位犯诈骗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诈骗罪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二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