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妻双方都无过错离婚孩子归谁抚养?
夫妻双方都无过错离婚孩子的抚养权归属问题双方协商决定。如果是在哺乳期的孩子,那么是会判给母亲,如果是未满十周岁的孩子,那么会去考虑谁的经济环境更适合带孩子。如果是未成年的孩子,那么会综合考虑孩子自身的意愿。若是已成年将不考虑抚养权问题。夫妻双方都无过错离婚孩子归谁。
二、抚养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1、夫妻双方平等享有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共同承担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2、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3、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4、继父或者继母和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适用相关法律中关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
5、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6、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7、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8、配偶一方死亡,另一方送养未成年子女的,死亡一方的父母有优先抚养的权利。
在父母双方都无过错且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双方如果都同意离婚的话,那么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但是如果双方都想要抚养权的话,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这时候就会综合去考虑双方谁更适合带孩子。对法院的判决结果不满意的,可以进一步提起上诉。
三、夫妻离婚家庭财产怎么判的?
如果双方可以就共同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法院应尊重双方协议内容。如果无法达成一致,则法院应当结合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于婚姻中的过错方,应当少分。如果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对于夫或妻其中一方的个人财产,离婚时无需分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
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四、夫妻离婚财产如何分割?
(1)夫妻共同财产,一般应均等分割。也就是说,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产的来源等情况,具体处理时也可以有所差别。属于个人专用的物品,一般归个人所有。
(2)夫妻分居两地分别管理、使用的共同财产,分割时各归管理、使用方所有;相差悬殊的差额部分,由多得财产的一方以与差额相当的财产抵偿另一方。
(3)已登记结婚尚未共同生活,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或婚前给付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离婚时可以请求对方退还彩礼。
(4)一方以夫妻共同财产与他人合伙经营的,入伙的财产可以给一方所有,分得入伙财产的一方对另一方应给予相当于入伙财产一半价值的补偿。
(5)对夫妻共同经营的当年无收益的养殖、种植业等,离婚时应从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经营管理考虑,予以合理分割或折价处理。
(6)双方对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进行过修缮、装修、原拆原建,离婚时未变更产权,增殖部分中属于另一方应得的份额,由房屋所有人折价补偿给另一方。
(7)借婚姻关系索取的财物,离婚时,如结婚时间不长,或者因索要财物造成对方生活困难的。可酌情返还。对取得财物的性质是索要还是赠与难以认定的,可按赠与处理。
(8)对不宜分割使用的夫妻共有的房屋,应根据双方住房情况和照顾抚养子女或无过错方等原则分给一方所有。分得房屋的一方对另一方应给予相当于该房屋一半价值的补偿。在双方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应照顾女方。
(9)离婚时一方所有的知识产权尚未取得经济利益的,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另一方予以适当的照顾。
(10)婚前个人财产在婚后共同生活中自然毁损、消耗、灭失,离婚时一方要求以夫妻共同财产抵偿的,不予支持。
综合上面所说的,夫妻离婚对于家庭财产的分割是需要由双方来进行协商的,而且协商的财产只能是属于双方的共同财产,如果协商不成就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解决,但前提一定要有合法的证据,法院才会结合双方实际的情况进行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章 离婚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n 对夫或者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