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未经他人的同意,用他人的照片当头像的,是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违法行为,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消除影响。
一、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一)在没有阻却违法事由情况下,未经肖像权人的同意使用其肖像的行为。
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的行为,也称为“不当使用他人肖像”。我国民法有关肖像权的法律规定基本上是针对肖像的“不当使用”而规定的。这种不当使用区分为:“以营利为目的”和“非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法使用。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规定,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对这种侵权行为限制在:“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范围。
第九百九十五条,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二)擅自制作他人肖像
未经本人同意,擅自创制、占有他人肖像(照片)的行为。肖像是公民“人格”外在表现,只有本人有权决定是否再现自己的形象。至于制作(拍摄)的肖像作品,是为了公开发表,还是以私藏为目的,并不影响侵害肖像权行为的构成。就是说:虽不加公开的使用,也同样地构成侵权,如照相馆私自加印顾客照片保存等。
(三)恶意侮辱、污损他人肖像。
即不法行为人恶意的以侮辱、丑化、玷污、毁损等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或破坏他人肖像的完整性。包括涂改、歪曲、焚烧、撕扯或倒挂他人照片,这样的行为不仅构成对肖像权的侵害,还往往会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
三、侵犯肖像权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侵犯肖像权的法律规定如下:
1、广告主或者广告经营者在广告中使用他人名称和形象的,应当事先取得他人的书面同意,使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名称和形象的,应当事先取得其监护人的书面同意;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以任何方式侮辱、诽谤和诬告公民;
3、侵犯肖像权的,当事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消除障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全文880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