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段内容描述了构成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的规定。该罪行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安全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行的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心态。
构成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的规定如下:该罪行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安全机关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在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行的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该罪行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的心态。
拒 绝 提 供 极 端 主 义 罪 的 主 观 方 面 是 什 么 ?
根据我国《刑法》第120条之规定,拒绝提供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主观方面信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然而,对于“极端主义罪”的主观方面,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从理论上看,极端主义罪的主观方面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知是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而提供帮助的;
2. 向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提供资金、物资、技术支持的;
3. 积极参加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活动,或者以其他方式为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提供便利的;
4. 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未遂,或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既遂有悔改表现的。
但在实际司法审判中,具体的主观方面可能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证据来进行认定。
总之,虽然我国法律并未明确规定极端主义罪的主观方面,但根据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推断出拒绝提供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主观方面信息的处罚措施。
拒绝提供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主观方面信息的处罚措施可以类比于《刑法》第120条中对于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的规定,但具体的主观方面可能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证据来进行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三百一十一条
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或者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行为,在司法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全文921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