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事故通常被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四个等级。其中,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的死亡,或者100人以上的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事故通常被分为以下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故
这种事故造成30人以上的死亡,或者100人以上的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或者1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
二、重大事故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
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一般事故
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分级
根据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分级分类负责制。对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该法要求企业按照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赔偿措施。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事故分为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四个等级。其中,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对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企业也应当根据上述规定进行分级。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六条的规定,企业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治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伤害的人员,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此外,《工伤保险条例》也对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规定。该条例规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漏报,不得决定谎报或者瞒报。
综上所述,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并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分级分类负责制,对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应当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级,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赔偿措施。
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分类负责制是企业和国家必须要遵守的法律法规。根据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事故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一般事故、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企业应当根据规定进行分级,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赔偿措施。同时,《安全生产法》和《工伤保险条例》也对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规定,企业不能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漏报,必须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全文1.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