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嘱是遗嘱人生前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处分财产的行为,体现了遗嘱人的真实意志。遗嘱人可以通过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等方式订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指定遗嘱执行人。其中,公证遗嘱是遗嘱人经公证处理的遗嘱。根据我国《公证法》,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按照法定程序,证明民事行为、法律意义事实和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活动。公证遗嘱是最严格的遗嘱方式,公证遗嘱具有很强的证据效力和证明效力。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对同一事实的几个证据的证明力可以按照以下原则确定:物证、档案、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或者经过公证登记的书证,其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因此,公证遗嘱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遗嘱公证,有以下好处。一、遗嘱的内容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立遗嘱有效。遗嘱内容不得被篡改或伪造。第三,有利于保证遗嘱的实现,保护遗嘱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防止遗嘱引发的继承纠纷。
自书遗嘱如何才有法律效力
1、立遗嘱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遗嘱内容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3、遗嘱不得取消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的继承权。
4、遗嘱中所处分的财产须为遗嘱人的个人财产。
5、遗嘱须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
6、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
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全文790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