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孩子还小,但很多家长还是为孩子上学的事情操碎了心。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成名成家,所以为了子女的教育,为了拿到子女划归名牌重点学校的户口,许多家长早就超越了昔日三迁其家的孟母,一切为了孩子读书、读好书还要读书就在家门口,于是选择在名校附近买房,或进行二次置业。
而在名校附近买房,就有许多遵循的潜规则。
学校离家近,省钱又安心
学校离家近,对于家长而言,一般不必担心孩子从家走到学校须穿越很多条马路,即便孩子的年龄再小,一般也可以放心让他单独上学、放学,让自己抽出更多的时间为事业打拼。还有一点,学校离家越近,今后用于孩子的教育费用就越经济。
对于这一点,汉口的龙先生深有体会。5年前买房时,他看中了花桥一村和竹叶山三村的两个楼盘。就交通、配套、环境、楼盘品质而言,两处楼盘的差异不太大,因而房子的价格也相差不多。惟一有所区别的是,花桥旁边有育才小学、育才二小和花桥小学,而竹叶山三村距离小学较远。为此龙先生很是犹豫,不知该买哪里的房子。
有朋友建议,按照目前最大的不同,算一笔经济账,就可以做出自己的决定了。龙先生的孩子马上要上学,如果购买花桥一村的房子,无论在三所学校的其中哪一所学校上学,孩子都能走路到学校,不会产生上学、放学的交通费用,而且路途较安全。此外,孩子中午可以回家吃饭,因而他只需每年支付孩子的学费、书杂费就可以了。
买竹叶山三村的房子,孩子上学时,必须乘坐公交车。目前孩子年龄尚小,因此最初上学时,肯定要有大人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公交费加上大人接送的公交费,一年的总费用恐怕得1000多元。这也就意味着实际房价提高了。
经过一番比较,龙先生最终购买了花桥一村的房子。入住以后,他感到孩子上学确实更方便、更安全,也更为经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将自己从每天必须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任务中解脱出来,使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忙于事业,去创造自己的辉煌。而这,岂能用金钱来衡量?
买房为孩子的未来做长远打算,考虑总成本,节约再节约,是每一个家长比较理性的做法。
择校买套房,孩子更灵光
龙先生买房比较简单。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购房者经常做着这样的住房梦:小区置身繁华闹市,却能感受到乡村的宁静;小区绿意葱茏,徜徉其中如同漫步于花园;房子宽敞通透,坐在厅内就能看到白云蓝天;室内空气清新,阳光能洒满每一个角落当然,住房除了让购房者感到舒适外,附近最好还有学校,这所学校应该与时俱进,除了引进先进的双语教育,让孩子从小就置身于国际化的语言环境外,还能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素质。
很多市民对记者感叹,他们看房看得多,觉得房子的主体功能都差不多,就是适于购房者居住。而这房子的外部的自然环境、配套环境怎么样,房子周边的人文环境和教育环境如何,就成为影响其身价的关键因素了。
一对夫妇曾在万松园购买了一套房子,吸引他们眼球的就是楼盘旁边的武汉外国语学校。他们刚拿到钥匙,就传出了学校部分搬迁的消息,出于对孩子未来教育的考虑,他们马上将房子转手,在学校的新址附近买了套房子。
武汉市房地产交易中心的张嘉东说,当住宅慢慢进入大众消费时代时,购房者选择房子的落脚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教育开始成为众多购房者考虑的因素之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孟母三迁,择校而居,成为很多购房者的一大选择。
择校而居,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所以,家长一而再、再而三挑选地段,是较智慧的做法。
房子傍名校,转手价更高
住房旁边的学校,能为孩子的教育提供最方便、最省心、最安全的教育环境。在那里,孩子们将学会相互之间如何交往、如何团结、如何协作,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最终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在许多家长的眼中,健全的心智启蒙比孩子的学习成绩更为重要。
育才二小的一位老师说,如果住房在学校旁边,学生又都来自同一个小区,相对来说,对孩子的各方面会更有帮助。因为家庭背景相似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学习氛围。而一些新商品房的销售、购买,恰恰使居住人口产生职业、经济收入、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相似。因此,当学生来源于同一小区时,往往会产生激烈的学习竞争,促使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张嘉东认为,紧邻学校买房,还不仅仅只是方便小孩上学这一简单问题,从长远来说,这里的房子也是具有投资价值的。在学校附近买一套房子,若干年后,这套房子无论是出租还是出售,价格都不是太低。现在花桥一带的二手房,不问房子的年限,开价一般都在每平方米3000多元,有的甚至达到4000多元,丝毫不比新房价格低。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价格,除了这里配套成熟、交通方便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房子身在名校边。
汉口的李先生买的房子佐证了张嘉东的观点。为了让儿子能够上育才小学,他卖掉常青花园120多平方米的次新房,以同等价钱买下花桥附近90平方米的旧房。孩子毕业后,这套旧房升值了5万多元,而原来的房子虽然也升值了,但才升值1万多元。
买房,既是给孩子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又是作为投资,这不能不说是聪明人的聪明之举。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