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审的准备
审查案件材料是审查起诉阶段提审的前提,在审查完案件材料后,审讯人员对案件是否“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已经有了初步判断,并且针对审查中发现的疑点、犯罪嫌疑人供述存在的矛盾、漏洞拟定审讯提纲。针对不同的案件,对材料有不同的审查内容:
第一类是单独犯罪案件,审查犯罪嫌疑人是否认罪,如果不认罪的,审查犯罪嫌疑人前后供述之间的矛盾,是认罪后翻供还是从头到尾拒不认罪。
第二类是共同犯罪案件,审查同一犯罪事实不同犯罪嫌疑人之间的相同供述与不同供述。如果是相同的供认犯罪事实的供述,就要进一步审查相同供述的犯罪嫌疑人是否均自愿作出的;如果是相同的否认犯罪事实的供述,就要进一步审查是否存在串供,是从头到尾均否认还是从某次笔录开始翻供?是同一时间翻供还是不同时间翻供?再结合其他证据进行分析比较,判断是否客观、可信。
二、提审的策略
提审中针对不同的犯罪嫌疑人采用不同的策略:
第一类是认罪悔罪的犯罪嫌疑人,采取“直接式”讯问。此类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提审中一般会让其自行供述基本犯罪事实,而后,检察官直接针对审查案件材料过程中存在疑点进行追问。
第二类是对态度不明朗的犯罪嫌疑人,采取“教导策略式”讯问。此类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既不会明确地拒绝否认,也不会直接承认。检察官会针对审查材料中取得的有力证据深入了解案情,讯问时先旁敲侧击,一旦获得有利信息,立即追问,以攻克犯罪嫌疑人的饶幸心理。
第三类是对翻供的犯罪嫌疑人,采取“以静制动”讯问。检察官会根据犯罪嫌疑人的翻供理由、辩解是否合理作出具体分析。让犯罪嫌疑人尽情表达辩解理由,说得越细出现矛盾的地方就越多,从而揭穿虚假辩解。
第四类是拒不认罪的犯罪嫌疑人,采取“交谈式”讯问。检察官会与犯罪嫌疑人心平气和地谈案件情况,再旁敲侧击地点明案件的某些细节,让嫌疑人在“无意”的交谈中供述出案件事实。
三、提审的误区
审查起诉中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常见误区有:
1、用侦查阶段的思路讯问犯罪嫌疑人。例如直接照搬侦查阶段的笔录,从而导致原本就漏网的案件事实或证据材料继续漏网;有的只重视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对其辩解一律予以斥责,导致出庭公诉后漏洞百出。
2、讯问流于形式。部分检察人员有一种偏见,认为讯问是侦查机关的事,把精力放在出庭公诉的辩论上,讯问内容过于简单,关键情节没有问到位,导致庭审举证处于被动。
3、讯问方法不当。某些公诉人员提审前准备不成分,对于证据有争议的案件缺少讯问技巧,暴露了讯问的目的,从而引起犯罪嫌疑人的警觉,增加了办案的难度。
4、讯问范围疏忽。例如只针对案件实体情况进行讯问,从而忽略了程序性方面的问题。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