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事故责任认定原则包括受害人故意、第三人过错、不可抗力、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受害人故意指明知可能造成损害仍故意行为的情形;第三人过错指完全由第三人过错造成的情形;不可抗力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所导致的损失;正当防卫指为保护自身或他人权益免受侵害而采取防卫措施所造成的损害;紧急避险指为避免人身或财产受到危险而采取的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
1.受害人故意是指受害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对自身造成损害,并且有意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
2、第三人过错。是指损害完全是由原被告之外的第三人过错造成的情形。
3、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所导致的损失。
4、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自身、他人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害,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的人采取防卫措施所造成的损害。
5、紧急避险。是指为使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害。
免除民事责任的四种情况是什么?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条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责任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监护人无监护资格的,由监护人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民事责任承担者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存在四种情况可以免除民事责任。
第一种情况是: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这种情况下,受害人需要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可以免除民事责任。
第二种情况是:受害人的行为属于从重或从轻的故意犯罪行为。这种情况下,受害人需要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可以免除民事责任。
第三种情况是:受害人的行为是受害人故意造成其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人身损害的。这种情况下,受害人需要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可以免除民事责任。
第四种情况是: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这种情况下,受害人需要承担侵权责任,但是可以免除民事责任。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情况中,受害人需要证明自己存在过错,否则无法免除民事责任。同时,如果受害人的行为涉及违反法律规定,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在处理侵权案件时,需要明确受害人故意、第三人过错、不可抗力以及正当防卫等概念。同时,要了解《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条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责任的规定。在判断是否可以免除民事责任时,需要考虑受害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行为是否违反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一条因正当防卫造成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正当防卫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正当防卫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