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国以来到现在,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到1978年之间的外贸统制专营时期,由国家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对外贸易体制。第二阶段从1979年到1987年,开始实行外贸体制改革,高度集权的外贸总公司垄断全国外贸的局面已被打破,各省及下属外贸组织开始成为外贸活动的主力军。第三阶段从1988年到1990年,开始实行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改革外贸计划体制。第四阶段从1991年到1993年,是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变时期,中国外贸经营基本打破了大锅饭体制,外贸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第五阶段从1994年至今,是外贸体制改革的新时期,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步伐加快。
在外贸体制改革的五个阶段中,外贸主体沿着国家―――地方―――企业的模式演进发展,90年代后企业已经充当外贸活动的主角。专业外贸公司由原来的行政机构附属物转变为独立经济实体,专业外贸公司的经营模式也由单一的计划收购改变为进出口代理。
国家的外贸体制改革,尤其是90年代后外贸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全转变,对全国的专业外贸公司都造成了巨大冲击。大部分专业外贸公司经营困难,难以为继。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以中粮集团、五矿集团、中钢集团为代表的专业外贸公司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涵盖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综合性服务提供商。而更多的专业贸易公司却未能成功转型或转型步伐缓慢,尤其是在完全竞争领域,例如电子信息领域。完全竞争领域,市场进入者较多,由于充分的市场竞争,行业利润率很低。
而中粮集团原本从事粮油贸易,五矿集团原本从事有色金属贸易,中钢集团原本从事钢铁及有色金属贸易。这些企业转型时间早,而且粮油贸易、钢铁贸易和有色金属贸易都属于竞争并不充分,相对垄断的领域,这类领域容易通过收购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控制上游资源、研发,下游营销渠道、物流等。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传统专业贸易企业转型探索之路也在进行中。赛迪顾问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实现完全竞争市场中专业贸易企业的转型提升。
一、向产业链内异环延伸
从产业价值链角度看,进出口贸易处于各环节中附加值最低点。各产业的专业贸易公司在各自产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对产业价值链各环节都有一定的了解。专业贸易公司可以通过收购或自身培育的模式向研发、设计、售后服务等高、中附加值领域进军。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传统的进出口贸易企业不仅开拓国内贸易,重点向上游研发设计和下游售后服务拓展。进入上游研发、设计领域,通过并购从产品方案设计切入高附加值区域;同时进入下游售后服务领域,通过服务捆绑客户。
二、商务模式创新
在原有进出口贸易的基础上,进行商务模式创新,是专业贸易企业业务转型的一种选择。商业模式创新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各种手段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实现商业模式升级。例如从传统产品贸易转变为解决方案营销,通过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同时避免与竞争对手的产品进行同质化竞争。
二是实现运作模式的彻底更新。例如从传统贸易形势向电子商务模式转变,尤其是针对专业领域的B2B电子商务,目前中钢、中化等企业均提供针对其专业领域的行业B2B电子商务服务,并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三、脱红入蓝,实现多元化经营
在原有专业领域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下,不少专业贸易企业已经开始开拓其他的行业,寻找蓝海,实现多元化经营。专业贸易企业往往在行业内乃至全国具有较大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具有一定的资金优势,因此,很多专业贸易企业选择进入房地产、融资租赁、船舶担保等资金密集型行业,提高自身盈利水平。如中粮集团的地产业务、五矿集团的金融业务和中国电子进出口公司的船舶担保业务。同时,部分传统贸易企业借助其长期进出口贸易积累的海外客户资源,开拓海外工程业务,取得了一定成绩。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