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人被取保候审后,如果在取保候审期间不遵守相关规定的,公安机关可以提前撤销取保候审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项或者多项规定:
(一)不得进入特定的场所;
(二)不得与特定的人员会见或者通信;
(三)不得从事特定的活动;
(四)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两款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对违反取保候审规定,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一、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有哪几种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提出保证人担保。也就是说,被取保候审人要提出一个符合条件的人作为自己的保证人,该保证人要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担保被保证人能够做到随传随到,候审不误。如果被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保证人不及时报告的,要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论取保候审是由哪个机关决定的,对取保候审保证人是否履行了保证义务,都由公安机关来认定。公安机关认为应对保证人罚款的,也由公安机关作出决定,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不能对保证人罚款。
一种是提供保证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取保候审的,交纳一定数额的现金作担保。如果违反有关规定,保证金就会被没收,并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监视居住、予以逮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有关规定,取保候审结束时,应当退还保证金。
采取保证金保证的,保证金的数额由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确定。既要考虑其犯罪的性质、情节等案件因素,也不能忽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对于确定较小数额保证金就能起到保证作用的,就不应再要求更高的保证金数额。保证金的收取和保管,则统一由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即公安机关负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不能直接收取取保候审保证金。
二、取保候审措施的功能有哪些
(一)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实现程序保障功能
取保候审同拘传、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措施一样,通过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自的由不同程度的限制、制约,从程序上排除诉讼干扰,进而保障了诉讼顺利进行。今年以来,绝大部分采取取保候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能够做到随传随到,积极配合讯问工作,保证了整个诉讼过程的畅通。
(二)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实现人权保障功能
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被羁押看守所内,其人身自由和活动空间较大,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同律师见面、会谈,发现新证据,为辩护作好充分准备。因此,取保候审制度在不妨碍或破坏诉讼程序的情况下,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了更多方便,体现出刑事法治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权保障思想。由此可见,取保候审制度兼顾强制和人道两性将会慢慢地被司法实践所广泛采用。这也是今年较去年更多采取取保候审的原因之一。
(三)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实现司法公正和诉讼效益功能
取保候审反映出行为危害性不大与强制力度缓和相适应的思想,体现了司法公正。因而,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不能采取逮捕或拘传等强制措施,否则畸轻畸重,显示公正。此外,取保候审还体现出诉讼效益的价值取向。通过取保可缓解羁押场所的负担,一定程度上减少羁押场所人、财、物的投入,实现诉讼经济的原则。
全文1.6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