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讲述了一个医疗纠纷处理程序,其中包括设立医疗纠纷调查组、宣传相关法律和医学知识、邀请相关专家分析纠纷情况等步骤。处理途径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向人民法院起诉。旨在引导医患双方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解决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程序:1.设立医疗纠纷调查组,收集相关资料。2、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医学知识,引导医患双方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解决纠纷,防止矛盾激化。3、必要时邀请相关医学、法律专家分析纠纷情况,等等。解决途径:途径:一、协商。二、调解。三、仲裁。四、向人民法院起诉。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哪些途径?
医疗纠纷是指患者或其家属与医疗机构之间因医疗行为产生的争议,涉及到医疗质量、费用、治疗效果等问题。为解决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和患者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纠纷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患者或其家属可以采取以下途径解决医疗纠纷:
1. 医疗事故处理: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处理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卫生行政部门应在收到申请后60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2. 医疗纠纷调解:患者或其家属可以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医疗纠纷,也可以向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基层医疗机构申请调解。调解可以采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或者通过第三方调解机构进行。
3. 医疗纠纷仲裁:患者或其家属可以选择通过劳动仲裁机构或者司法行政部门申请医疗纠纷仲裁。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对当事人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4. 医疗诉讼:患者或其家属可以通过人民法院提起医疗纠纷诉讼。患者或其家属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并且该过错与患者的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患者或其家属应当注意保留相关证据,包括医疗记录、化验报告、诊断证明、医疗费用等。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当积极配合患者或其家属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医疗资料和证据。
医疗纠纷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需要医疗机构和患者共同遵循一定的流程。患者或其家属可以采取协商、调解、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等途径解决医疗纠纷。为了解决医疗纠纷,医疗机构需要积极配合患者或其家属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医疗资料和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