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损害他人财产的处理方式首先是行为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其次如果其构成犯罪的,要被进行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的刑事处罚,如果其不构成犯罪的,需要对其进行拘留的行政处罚。故意损害他人财产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方面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故意损害他人财产的怎么处理
故意损害他人财产的处理首先是侵权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接着需要看侵权人是否构成犯罪:
1.如果没有构成犯罪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还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故意毁坏他人财物如果构成犯罪的,数额较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故意损害他人财产构成犯罪的条件
故意损害他人财产构成犯罪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1.客体要件
故意损坏财产罪的客体是财产所有权,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
2.客观要件
故意损坏财产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3.主体要件
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4.主观要件
故意损坏财产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故意损害他人财产的犯罪目的不是非法获取财物而是将财物毁坏,这是侵犯财产罪中毁财型犯罪与其他贪利型犯罪的根本区别。
三、故意损害他人财产的的立案标准
故意损害他人财产的的立案标准,相关司法解释作出了规定,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
2.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上的;
3.纠集三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三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第三章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 第二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n (一)结伙斗殴的;\n(二)追逐、拦截他人的;\n(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n(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全文96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