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人的概念
本罪的主体为军人,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或者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及具有军籍的学员。不包括虽在军事部门或者武装警察部队工作,但没有军籍者;也不包括已经退伍、复原或者专业的军人。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及其他人员以军人论,这些人员不执行军事任务时除外。
(二)武器装备、军用物资
所谓武器装备是指武装力量用于实施和保障战斗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器材的统称。武器装备通常分为战斗装备和保障装备。战斗装备是指在军事行动中直接杀伤敌人有生力量和破坏敌方各种设施的物质手段;保障装备是为了有效使用战斗装备所必需的军事技术器材。所谓军用物资是指除武器装备以外的供军事上使用的物资,如车船、药品、器材等。
(三)盗窃、抢夺
所谓盗窃是指违反他人的意志,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他人占有的财物非强行的转移为自己或者第三者占有行为。盗窃行为通常具有秘密性和非强行性。但是窃取行为并不限于秘密性,比如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公然盗窃行为,即所谓的光明正大的偷拿他人财物等等。
所谓抢夺是指将他人控制的财物强行取得和据为己有的行为。抢夺财物虽然使用一定的力量,但这一力量是针对财物的,而不是针对控制财物的人,故有人把抢夺所使用的暴力严格限定为对物的暴力。
在当代的社会,尤其是在战争年代,武器装备对于作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人员在战争年代或者是和平里面在抢夺盗窃军队的武器装备,将会构成相关的违法犯罪行为。
一、战时拒绝军事订货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军事订货秩序。军事订货是军事部门根据国防需要,向军工部门或者其他经济部门订购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的活动。军事订货是保证部队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的供应,满足国防需要的主要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51条第1款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要求承担国防科研生产任务,接受国家军事订货,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武器装备或者军用物资。”但是,随着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确定,军品质量与其生产任务订货量少,成本高,利润低的矛盾日益突出。有些单位和个人出于经济利益考虑,对军品生产任务索价过高,达不到要求的拒绝接受订货;有的对己经签订合同的军品生产任务,百般拖延交货日期,有的已经严重贻误部队的使用,对国防利益造成潜在的威胁。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战时拒绝或故意延误军事订货,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军事订货,是指部队根据国防安全利益的需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与行为人意欲达成或者已经达成的生产、供给某种国防建设物品合同的行为。这一军事订货的行为,其对象就是本罪主体应当从事生产、供给的对象,也称军事订货。军事订货,既包括军事卫星、航空器、坦克、火炮、汽车、装甲车等武器装备的订货,又包括供应军队作战、训练、施工、科研、后勤、医疗保障等军用物资的订货,还包括用于军事目的诸如各种建筑物、场地、设备等军事设施的订货等。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仅限于单位。承担刑事责任的是负有军事订货义务的生产、销售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如果不是出于故意,而是客观上无法完成订货,没有条件完成军事订货,或是由于不可抗力及一些特殊困难,延误订货的,不构成犯罪。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