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罪立案后钱退还,还会被刑拘吗
诈骗罪是刑事犯罪,是进行公诉的案件,构成本罪的就算退还了赃款,依旧会追究刑事责任。不过,退还赃款属于法定减轻处罚的情节,会根据实际案情作出刑事处罚。
如果诈骗罪嫌疑人满足法定条件的,即使退赃也要被刑事拘留。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人民法院会综合考虑诈骗罪的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诈骗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及退赃、退赔的数额等,来确定从宽的幅度。如果是情节轻微,有悔改表现的,有机会免予刑事处罚。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帮助,请咨询专业人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和诈骗有什么区别
诈骗罪和诈骗的区别如下:
侵犯的客体不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民事欺诈侵犯的客体是市场交易秩序。
主观目的不同:诈骗罪的主观目的是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处分财物获利;而民事欺诈是获取非法利益。
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是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以骗取钱财为目的;民事欺诈虽然也有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表现,但其主观上并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而是通过欺诈的方式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处分财物获利。
法律后果不同:诈骗罪中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本身是无效的;而民事欺诈中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本身是有效的。总的来说,诈骗罪和诈骗行为有较大区别,前者属于刑事犯罪,后者属于民事行为。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解释和指导,请咨询专业律师或法律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