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造成交通事故的,由其监护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有十八岁以上的人才能取得机动车驾驶资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十八岁以上的人才能理解机动车的高风险。由于机动车的普及,十五岁以上的儿童可以意识到机动车的危险,因此有可能承担交通事故责任。但即使侵权人承担交通事故责任,监护人也应当赔偿其造成的损害。
未成年人犯罪如何承担责任
在我国,已满16周岁的人,一般都经过一定教育,其体力、智力已相当发展,并具备一定的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已具有分辨是非善恶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应当要求他们对自己的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所谓年满16周岁,是指实足年龄达到16周岁,即必须是过了16周岁生日的第二天以后,才能认为是年满16周岁。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地方习惯用“虚岁”的计算方法,不能适用于刑法上所说的年龄。
对于未满16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是不负刑事责任的。但是,考虑到有些犯罪社会危害性很大,如杀人、抢劫、强奸、爆炸等,后果很严重,这些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接近16周岁的未成年人来说,其是非观念和道德标准已经可以作出正确的判断,为了有效地维护社会治安,也是为了更好地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教育未成年人遵守法律,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根据这一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不是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犯罪都负刑事责任,而是实施了法律明确规定的上述严重犯罪,才负刑事责任,即有条件地负刑事责任。刑法这样规定,是充分考虑了我国实际情况,并结合未成年人的智力发育情况做出的。
究竟已满多少岁的人犯罪要负刑事责任结合《刑法》中的规定,对于一般的犯罪只要行为人已满16周岁,那么在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同时,达到了立案标准的话,那就会被认定构成犯罪,也就是此时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而要是你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四条监护人的职责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等。
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职责产生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