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当事人只要具备法定撤销情形,就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些情形包括:合同是基于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是一方欺诈或者胁迫对方订立的、合同具有显失公平的情形的等。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的规定,合同订立后当事人只要具备法定撤销情形,就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具体情形主要包括:
1、合同是基于重大误解而订立的;
2、合同是一方欺诈或者胁迫对方订立的;
3、合同具有显失公平的情形的等。
【 重 大 误 解 】 如 何 判 断 合 同 是 否 构 成 重 大 误 解 ?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对合同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情况下,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那么,如何判断合同是否构成重大误解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重大误解”的定义。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的规定,重大误解是指一方当事人对合同内容有错误认识,导致其认为合同内容与实际意思相悖,从而使合同产生重大损害后果。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误解”的构成要件。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的规定,误解的构成要件包括:一是当事人对合同内容有错误认识;二是该错误认识导致其认为合同内容与实际意思相悖,从而使合同产生重大损害后果。
那么,如何判断合同是否构成重大误解呢?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其对合同内容有错误认识,并且该错误认识导致了合同的损害后果。如果当事人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其对合同内容有错误认识,或者其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该错误认识导致了合同的损害后果,那么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就难以认定其存在重大误解。
因此,要判断合同是否构成重大误解,当事人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其对合同内容有错误认识,并且该错误认识导致了合同的损害后果。如果无法提供证据或者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该错误认识导致了合同的损害后果,那么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就难以认定其存在重大误解。
总之,要判断合同是否构成重大误解,当事人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其对合同内容有错误认识,并且该错误认识导致了合同的损害后果。如果无法提供证据或者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该错误认识导致了合同的损害后果,那么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就难以认定其存在重大误解。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
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