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金融诈骗的媒介的是
时间:2023-03-07 14:52:20 116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1、冒充类诈骗。冒充银行通过张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发送含虚假客服电话的短信,引导金融消费者转账、骗取密码或快捷支付短信、引诱进入钓鱼网站实施诈骗;冒充公司老总通过QQ、微信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冒充房东、供货商、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称因银行卡更换,要求将租金、货款、欠费资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冒充淘宝、航空公司、网店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所购商品缺货需退款,要求消费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2、利诱类诈骗。以中奖、购物退税、发放补助、高薪招聘、重金求子、低价购物、办理高额信用卡、提供考题、微信点赞、有偿刷信誉等为诱饵,通过网络、电话或短信等广泛发布信息,当有人员联系后,以需先交纳“个人所得税”、“手续费”、“体检费”等费用为由从而骗取资金。

3、威胁类诈骗。通过虚构亲人遭遇车祸、绑架、手术、行政拘留等急需用钱理由,诱导人员将钱款打入诈骗账户;冒充黑社会或纪检人员,以受仇家委托对其打击报复或掌握违规违纪证据为由,威胁“拿钱消灾”;冒充公检法等执法机关,以种种借口将其诱骗至银行网点或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4、技术手段诈骗。利用木马程序盗用他人QQ号并录制视频,让好友误将犯罪分子当成事主,达到诈骗客户朋友资金的目的;利用伪基站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的短信,一旦事主点击后便可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从而实施犯罪;设置免费wifi吸引事主链接上网,通过替换非法网站,轻松截获网络数据并破解密码,转移事主钱财;建立银行、大型网购平台、航空公司等机构钓鱼网站,如果没有仔细鉴别而购物,就会造成钱财两失;伪造银行卡POS机具,事主持银行卡在机具上操作后,机具后台自动截取银行卡信息及密码,随后犯罪分子复制银行卡进行盗刷。

一、短信诈骗手段有哪些

短信诈骗手段如下:

1、意外事故型诈骗,会给当事人发送或是电话,谎称通信公司以操作为由要求关机,然后给其家人或是朋友短信通知,称当事人出车祸,要求家里人或是朋友汇款支付账号支付手术费用等;

2、恐吓型诈骗,冒充是黑社会人士发短信或是打电话;

3、骗取话费型诈骗;

4、中奖、欠费型诈骗短信;

5、虚假高薪招聘、征婚广告;

6、转账诈骗;

7、冒充好友借钱。

一、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如下:

1、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五十万元以上的,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

4、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总的来说,短信诈骗手段包括意外事故型诈骗、恐吓型诈骗等,一般实施特殊的诈骗行为,但最终不能认定为特殊的诈骗犯罪时,在符合了诈骗罪的入罪标准和条件的前提下,可以以诈骗罪论处。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刑事责任年龄 最新知识
针对电信金融诈骗的媒介的是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电信金融诈骗的媒介的是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