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当事人如有异议,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与医疗机构自行和解。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在医疗纠纷调解后,当事人如有异议,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是与医疗机构自行和解。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当 事 人 如 何 协 商 解 决 医 疗 纠 纷 ?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注意事项包括:在协商中要求患方有懂医的人员参加或患方有懂法的人员参加,以保证调解协议的效力;协商以当事人自愿为基础,当事人自愿是调解能否进行的基本条件;调解没有严格的固定程序,当事人一方不愿意继续调解可以随时终止;调解书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其所规定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能否实现,主要依靠道义力量;调解实际上意味着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在维护权利与权益方面的相互妥协,如果双方都坚持全面保护己方的权利与权益,纠纷就不太可能通过调解而获得解决。
医疗纠纷协商解决方式包括:医患双方进行协商调解,如协商不成,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卫生行政部门会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或建议患者或家属诉诸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如对鉴定结论不服,可申请复仪或二级鉴定,如仍不服,则申请复议和一级鉴定,如对处理结果仍不服,则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在医疗纠纷调解后,当事人如有异议,可采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与医疗机构自行和解两种方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在协商中,要求患方有懂医的人员参加或患方有懂法的人员参加,以保证调解协议的效力。协商以当事人自愿为基础,当事人自愿是调解能否进行的基本条件。调解没有严格的固定程序,当事人一方不愿意继续调解可以随时终止。调解实际上意味着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在维护权利与权益方面的相互妥协。如果双方都坚持全面保护己方的权利与权益,纠纷就不太可能通过调解而获得解决。因此,当事人应谨慎选择协商方式,以维护自身权益。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七条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的,应当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