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防范医疗风险
1、医学职业道德体制的建设
笔者认为,几乎所有的医疗事故、医疗差错、过度医疗行为等医疗风险都与道德因素有关。如前所述,我国医疗机构长期以来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仅仅局限于个人,在过分追求个人人性崇高的背后却忽视了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医生价值取向的偏离;在过分追求个人行为的合道德性的背后却忽视整体医疗行为的合道德性。如此,所谓的职业道德教育仅是建立在虚幻的理想主义基础之上。
2、医学继续教育保障制度的建构
医疗技术因素的存在使得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基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性,我们不可能彻底的排除这一风险因素的存在,但至少在当前医学已能认知甚至认知很成熟的领域里,我们应该从制度上进行建设,严防医疗技术这一风险因素的产生。而医学继续教育保障制度的建设则是防控这一风险因素的重要措施。
3、医疗质量监督机制的完善
对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控制和评价是医院管理一个永恒的话题,其价值不仅在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医院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在于对于医疗风险因素的防范、控制和预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
4、医疗风险因素防控体系的建立
医疗风险因素的防控本身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从某一制度或靠某个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医疗机构在建立了前述一些医院管理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应当有针对性的建立医疗风险因素防控体系。
二、我国医疗风险的成因有哪些
(1)医学科学的局限性。医疗风险来源于生命的复杂性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生命变化发展的无限性与人类解决问题能力的有限性的矛盾。我国医学科学技术较发达国家落后,一些行业规范和指南大多参照国外,但我们的医疗体系和医疗模式和国外有明显差异,同时疾病还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一味照搬国外的医疗模式必然会增加医疗风险。
(2)疾病因素疾病发生、发展的复杂性、多变性是造成医疗风险的重要因素。很多误诊、误治由此引起。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疾病如禽流感,我们对它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认识不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而病人和家属的期望很高,医疗纠纷产生的可能明显增多。
(3)医方因素当前由于我国医疗管理的制度还不完善,落实不力;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医护人员专业分工过细、知识面较窄;特别是医患信任度不高,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或是缺乏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甚至受利益驱动,做出损害病人利益的事;法律意识淡薄等,造成我国现阶段医疗风险快速增加。
(4)患方因素患方对医学知识和医学科学的特殊性缺乏了解;对疾病的预后期望值过高;病人个体差异对诊疗的反应不同等。
(5)社会因素一些针对医疗行业的国家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使人们维权意识增强;医疗纠纷的举证倒置降低了病人投诉的难度;部分媒体失实报道增加了医院的负面影响,医保体制的覆盖及保障程度影响患者的就医需求等。
三、如何转移医疗风险
一是非保险转移。医院通过合同将一定的损失追溯于相应的对象,如无过错使用被感染的血液制品可以转追溯至血站等。这是一种合约化风险转移手段,它并没有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本身依然存在,只不过是通过合约将损失转移给相关责任主体了。二是保险转移。指医院或医生以缴纳一定保险费为代价换取保险公司对其医疗风险承担责任,其实质是将医院个体医疗风险转移给全行业共同承担,实现医疗损害赔偿的社会化分担,提高医疗风险的经济赔偿能力。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