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撕毁后是否仍然有约束力
合同撕了是否还有效需要分情况分析,具体如下:
1.双方分别持有的合同都被撕毁,如未履行且一方拒不承认的,视为未签署过生效合同;
2.双方分别持有的合同都被撕毁,如果已经实际履行,视为事实合同关系有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二、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合同具有法律效力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是双方或者多方,而不是单方面,需要平等自愿协商;
2.签订的主体是合格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自然人、法人等,可以正确理解自己行为的内容,自由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自己的名义签订相关合同;
3.合同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不得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不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不具有法律效力。
三、合同的效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具有形式拘束力。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擅自变更合同。
2.是当事人负有报批义务。合同对报批义务有明确约定的,此时尽管整个合同未生效,但有关报批义务以及专门针对报批约定违约责任等条款独立生效。三是不具有实质拘束力。
需要注意的是,合同未生效毕竟属于欠缺生效要件的合同,有别于生效合同,当事人不能直接请求履行合同或者承担该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
总之,合同是否有效是所有合同状态的基础,合同只有有效方可能论及合同是否生效的问题,无论合同是否生效,均不影响法律对合同的价值判断。合同是否生效是合同对当事人权利义务发生约束力的时间,合同只有生效才使当事人开始享有约定的权利或负有约定的义务。合同未生效不等于合同无效,未生效合同可以是有效的。合同有效也不等于合同生效,有效合同可能尚未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n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