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民政部社会救助司的几位同志找到我,邀请我牵头组建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我在全国人大工作20年,跑了大部分省份的穷乡僻壤,对困难群众的情况有所了解。此时此刻,我被这些同志感动了,一股对困难群体的关心,一种共同的博大的爱心顷刻把我和他们连在了一起。7月25日,我首次以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理事长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
我曾经写过一首诗,叫《我们的心从未分离过》。这首诗的主旨是,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但我们的心从未消沉过;中华儿女,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悲欢坎坷,但我们的心从未分离过。正是这种勤劳勇敢,坚忍不拔,心心相连,互爱互助的民族之魂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才能像巍巍昆仑,昂首屹立;才能像浩浩黄河,奔流不息。现在,古老的中国面临着发展振兴的历史性机遇,我们惟有博采众长,开放包容,面向世界方能自强;惟有固本强基,弘扬中华民族的品格血性方能自立。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虽然只是一个慈善组织,但她以仁爱为本,通过汇聚爱心,守望相助,帮老弱者安生;以坚强为魂,通过支持鼓励,引导推动,助贫困者自强。我们所推崇和弘扬的,正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华民族最宝贵、最需要的仁爱美德。
孔老夫子曾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今年七十有二,常常自问:当今的我,心何在,欲何求?想来想去,答案只有两个字:报恩!要报国家之恩,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庇佑,哪有和平的生活?要报父母之恩,没有他们的呵护哺育,哪有我的今天?要报百姓之恩,没有他们的辛勤劳作,我何所衣,何所食?要报师长朋友之恩,没有他们的教诲、扶持,我能何为、成何事?报恩,要做、可做的事很多很多,交汇点在哪里?最终我选择了慈善,选择了为身处困境中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做点实事。因为在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当今时代,这样做,能为国家分忧,能为百姓解愁,也最能让父母先辈得到慰藉,让师长亲朋高兴。
全文773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