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风险可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租赁风险产生的环境,可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静态风险又称纯粹风险,是指只有损失的可能,而没有获利的机会的风险。这种风险在任何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都无法避免。动态风险,是指既具有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也具有带来获利的机会的风险。
按租赁业务的性质,租赁风险可分为经营风险、自然灾害风险、政治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税务风险和技术落后风险等。
识别不同类型的风险,是进行租赁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一)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活动的缺陷或失误而造成经济效益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影响。
对出租人来说,经营风险一方面表现在内部经营管理方面。如对租赁项目的可行性未进行科学的评估,业务决策失误,风险控制未能实现标准化、流程化,未按购货合同和租赁合同履约,企业的组织管理、财务管理、资金调度、合同管理不善,资产负债管理监控指标不符合要求,个别金融租赁公司假借租赁为股东圈钱,造成财务危机等。另一方面表现在外部经营环境方面,如承租人未能偿还租金从而造成出租人经营亏损等。
对承租人来说,经营风险既可能发生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也可能发生在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方面。经营风险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面表现为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及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经营手段;在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方面表现为原材料、辅助材料、动力、交通运输等价格上涨或供应不足,产品或服务价格下降、需求不旺,以及供货方或出租人违约等。以上这些经营风险将对承租人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二)自然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风险,是指火灾、雷击、暴风、龙卷风、暴雨、洪水、海啸、地震、雪暴、雪崩、雹灾、泥石流等灾害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它属于纯粹风险。这些灾害一旦发生,会妨碍租赁物的运输、安装、使用,影响承租人的生产经营,从而影响融资租赁合同的履行。
(三)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出租人、承租人正常经营活动的政治环境以及政府采取的政策、法律法规、制度发生改变,给其造成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政治风险有以下三种类型:
1.所有权风险,各地方主管部门对于租赁物的所有权的界定和认可不同,导致出租人收回租赁物以挽回损失时会有法律风险。
2.监管部门对于融资租赁行业性质的认定风险。
3.企业运转风险,即政府在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干预而带来的风险。此外,如工潮、动乱、政变、民族冲突、战争、政策变更等同样会导致政治风险。
(四)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在一定的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中,各国货币之间汇率发生变化可能导致交易人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它主要发生在跨国的或需要进口租赁物的融资租赁业务中。汇率风险包括商业性风险和融资性风险。
商业性风险指在进出口贸易中进出口商所承担的汇率风险,融资租赁业务从进口租赁物合同、租赁合同的签订到支付货款一般需3个月或更长时间,在此期间,尽管进口合同货价不变,但结算币种汇率却发生变化。例如:国内A公司与国外B公司签订进口合同,货价为1000万美元,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8.09,需人民币8090万元;到支付货款时,人民币汇率贬值,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8.11,需人民币8110万元,使进口商(一般为出租人)多支付人民币20万元。融资租赁合同以美元计价,就可能会增加承租人的债务负担。
融资性风险指跨国筹措外汇资金直到偿还这一过程中,因汇率的变动,债权人、债务人双方所承担的汇率风险。
(五)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升降变动给借贷双方所造成的损失。当今国际金融市场普遍采用浮动利率,贷款利率随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动。租赁公司从国际金融市场取得的贷款大多是小额、短期的。融资租赁业务中影响租金的主要因素除租赁物的货价外,就是利率。例如:在融资租赁业务中,租赁公司从境外借款和租赁均采用浮动利率,对承租人来说,如果利率处于上升趋势,承租人支付的租金就会增加。如果承租人为了便于控制项目总投资和财务预算,向出租人提出采用固定利率,那么出租人将承担利率上升的风险。
(六)税务风险
税务风险,是指由于纳税条款或税率发生变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在融资租赁业务中,租赁公司的营业税及附加或所得税提高,收益就会降低。另外,进口租赁物关税或承租人税务增加或提高,也会给承租人的经济效益带来不利影响,以至于租金偿还发生困难。
(七)技术落后风险
技术落后风险,是指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设备产生无形磨损,经济寿命缩短,使预计的经济效益和残值收益无法实现。这种技术落后风险直接影响承租人的实际收益,也会影响出租人的租金回收,对出租人确定租赁的期限会产生重要影响。
一、私募基金风控方案有什么原则
私募基金风控方案的原则是:
(1)全面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覆盖股权投资业务的各项工作和各级人员,并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2)审慎性原则:内部风险控制的核心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公司部门组织的构成、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
(3)独立性原则:风险控制工作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并贯彻到业务的各具体环节;
(4)有效性原则:风险控制制度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规章,具有高度的权威性,成为所有员工严格遵守的行动指南;执行风险管理制度不能存在任何例外,任何员工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
(5)适时性原则:应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变化,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风险管理理念等内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公司业务的发展,及时对风险控制制度进行相应修改和完善;
(6)防火墙原则:公司与关联公司之间在业务、人员、机构、办公场所、资金、账户、经营管理等方面严格分离、相互独立,严格防范因风险传递及利益冲突给公司带来的风险。
全文2.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8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