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所在地和户口所在地和籍贯不一样,户籍所在地一般指的是出生时父母户口登记的地方,而户口所在地指的是目前户口登记地,籍贯指的是出生时,祖辈的居住地。户籍与籍贯的区别在于规定范围不同、性质不同、用处不同、效力不同等。
一、户籍所在地和户口所在地和籍贯一样吗
户籍所在地和户口所在地和籍贯是不一样的,但户籍地可能与籍贯地是同一地点。户籍地是指我国居民户口簿登记所在地,一般是指出生时其父母户口登记地方,通常是家庭户口簿上的户口所在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
二、户籍与籍贯的区别是什么
户籍与籍贯的区别在于:
户籍范围更广,包含籍贯,记录了公民存在的基本社会关系,如姓名、居住位置、亲属关系等;籍贯是指祖辈的长期居住地,有宗族性。
性质不同:户籍包含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居住地、婚姻状况等,记录自然人的身份信息情况,可以变动;籍贯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长久居住地或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不能变动,如要变动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用处不同:户籍包含自然人的身份信息,常用于公安机关登记个人信息、企业登记劳动者信息等情况;籍贯更强调对家乡的归属感。
效力不同:户籍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效力;籍贯是没有任何效力。
根据《户口登记条例》第六条,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三、户籍是哪里
籍贯是一个人出生,上户口的时候就要填写,且终身不再更改的。所以先有籍贯再有出生地,上了户口,才能表明你的出生地。基于出生地原则,在当地出生的孩子,就拥有该国的国籍,而不管其父母是不是该国公民,籍是祖居地或原籍,指祖辈居住地或个人的出生地。一般按照户口本上的填写。
公民的籍贯应为本人出生时祖父的居住地(户口所在地);如果祖父过世,也要填写祖父过世时户口的所在地,如果没有常驻户口,就必须填一个常住户口的籍贯。
根据《户口登记条例》第六条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六条 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全文90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