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原告或被告可以在法院做出判决或裁定前申请撤诉。撤诉的条件包括原告必须自愿提出,且不能侵犯国家、集体或他人的合法权益,也不能规避法律或意图逃避责任。此外,如果撤诉申请在法院宣判前提出,且裁定准许原告撤诉的裁定有错误,原告可以申请再审,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原准予撤诉的裁定,重新审理案件。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诉讼是可以撤诉的。然而,在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后,原告若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就是撤回起诉后无正当理由就不能再起诉了。准予撤诉的裁定确有错误,原告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原准予撤诉的裁定,重新对案件进行审理。行政撤诉指原告或上诉人在人民法院做出判决或裁定之前,申请撤回起诉或上诉,或者人民法院根据原告或上诉人的行为推定其为放弃起诉或上诉的行为。行政撤诉的条件有:提出撤诉申请的人只能是原告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经过原告特别授权的委托代理人,申请撤诉必须出自原告的自愿;撤诉不得侵犯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规避法律或者意图逃避其应负的责任,不得使行政行为处于严重违法状态;撤诉申请必须在人民法院宣判前提出。
撤诉条件有哪些?
撤诉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原告或被告一方提出申请,请求法院终止诉讼程序并结束诉讼的结果。撤诉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告申请撤诉:如果原告在诉讼过程中认为没有继续进行诉讼的必要,可以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在提出撤诉申请时,原告需要说明理由,并提交相关证据。
2. 被告申请撤诉:如果被告在诉讼过程中认为没有继续进行诉讼的必要,可以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在提出撤诉申请时,被告需要说明理由,并提交相关证据。
3. 双方申请撤诉:如果原告和被告都认为没有继续进行诉讼的必要,可以向法院提出撤诉申请。在提出撤诉申请时,双方需要说明理由,并提交相关证据。
4. 法院认为可以撤诉:如果法院认为原告或被告的申请符合法定条件,可以裁定终止诉讼程序并结束诉讼。
总之,撤诉条件是非常严格的,只有满足法定条件,才能成功撤诉。如果当事人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法律帮助,应当咨询专业律师。
总之,行政诉讼的撤诉条件非常严格,只有满足法定条件,才能成功撤诉。如果当事人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法律帮助,应当咨询专业律师。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六条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后,原告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准予撤诉的裁定确有错误,原告申请再审的,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审判监督程序撤销原准予撤诉的裁定,重新对案件进行审理。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