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素来是深圳特区高举的一面旗帜。从1996年开始实施的以规范市区财力分配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轮市区财政体制改革,到后来实施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等以支出为重点的改革,以及近年来实施的专项资金管理、预算信息公开、预算绩效管理、政府全口径预算体系等改革,已逐步形成了我市相对完善的政府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不仅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有关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精神主旨,更为积极贯彻践行党中央全面部署推进建立现代财税制度,奠定良好基础。
建立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政府全口径预算体系。目前,我市已初步理顺了公共预算、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保基金预算等构成政府预算体系的四方面预算的管理体制,并正在着手编制相关预算草案。2014年,我市将首次向市人代会提交由上述四本预算组成的政府预算草案。后续将继续在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四本预算间的统筹协调方面深化改革。
据市财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主要是要抓好五个方面:一是细化预算编制,从编制2015年预算起,我市政府全口径预算按政府收支功能全部细化到项级科目进行编制,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预算编制与执行的一致性;二是研究政府预算体系中四本预算之间的综合统筹和分工合作问题,逐步探讨国资收益向民生领域倾斜,通过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应统筹使用的资金调入公共财政预算的力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管理;三是完善项目库管理,将政府性基金、专项资金纳入项目库进行管理;四是修订完善支出标准体系,探索建立公用经费综合定额动态调整机制;五是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逐步实现收入预算从任务到预期的转变,完善预算稳定调节机制。
加强人大对全口径政府预算的审查监督
市委市政府已将加强人大对全口径政府预算的审查监督作为2013年我市重大课题之一,由市人大常委会牵头办理。目前,我市已出台加强人大对全口径政府预算的审查监督的指导意见和相关工作规程,并已在编制2014年本级预算草案过程中逐步落实。此项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对人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和其他部门预算单位等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目前的实施过程中也不断地面临新的问题,需各方面不断地磨合和探索完善。
据了解,按照我市法治化城市建设要求,预决算信息将公开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逐步对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的公开时间、格式、程序、方式等建立明确的制度规范。目前我市公开三公经费的单位主要系政府有关部门及参公管理事业单位,2014年我市将所有一级预算单位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汇总报人代会审议,已做到了向人大代表的全面公开。同时,市财政部门还将以此为契机,推动所有一级预算单位主动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保密单位和保密事项除外),进一步提高预算透明度。
完善市区财政体制有效监管政府债务
从1996年第一轮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以来,我市已实施了四轮市区财政体制。实践证明,每一轮体制均较好地适应了当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也丰富完善了我市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完善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要求,我市将继承和巩固前四轮市区财政体制改革的成果,适应全市科学发展和深化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市区财政体制。
同时,市财政委还按照市政府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积极落实国家审计署债务审计有关要求,研究整改措施、做到规范管理;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规范融资行为;结合国家近期将出台的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修订完善我市地方性债务管理办法,建立我市政府性债务长效管理机制和日常性债务信息公开机制。
巩固深化以支出为重点的各项预算管理改革
在巩固历年财政改革成果基础上,我市将继续深化和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预算绩效管理等预算支出管理方面的改革,要进一步探索完善预算项目库管理模式,推进公务卡管理改革,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和规范化水平,提高预算绩效评价成果的应用水平。
此外,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今年内,市财政委将集中且全面清理财政存量资金,与国库现金管理制度相衔接,建立财政存量资金定期盘点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运转效率,最大限度发挥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深化财政国库收付管理制度改革;通过不断拓宽财政资金保值、增值渠道,提高国库现金的使用收益,发挥财政资金在支持经济发展中的导向作用。
全文1.8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