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民事权利时应该遵循的原则有自由行使原则,正当行使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民事权利的保护方式一般是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两种。自然人的个人信息是可以受到法律进行保护的。
一、行使民事权利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民事权利的行使是指权利人为实现自己的权利实施一定的行为。权利行使的方式有事实方式和法律方式两种。事实方式,是指权利人通过事实行为行使权利;法律方式是指权利人通过民事法律行为行使权利。
行使民事权利应当遵循的原则以下两项主要原则:
第一,自由行使原则。权利行使是权利人的自由,自应依当事人的意思决定,他人不得干涉。
第二,正当行使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权利人应依权利的目的正当行使权利,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
二、民事权利如何保护
民事权利的保护方法包括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两种。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
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法律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消费者等的民事权利保护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三、民事权利指的是什么
民事权利指的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和实施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意志。包括:权利人直接享有的某种利益(如人身权)和通过一定行为获得的利益(如财产权);权利人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证其享有或实现某种利益;在权利受到侵犯时,能够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予以保护。
以民事权利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将民事权利分为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社员权。
民事权利包含以下含义:
(一)权利是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或者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
(二)权利是权利主体要求他人实施某种行为或者不实施某种行为,以实现其利益的可能性;
(三)在权利受到侵害时,权利主体得请求国家机关予以救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一百一十二条 自然人因婚姻家庭关系等产生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
全文967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