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养老保险基金,防范缺口风险,但一方面,企业反映缴费水平太高;另一方面,降低缴费水平会影响当期养老基金收入。这是一个矛盾,怎么解决还需要研究。
现在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至50%。在上海,“五险”总缴费比例就高达45.5%,其中,养老保险缴费比例为单位21%、个人8%。在如此高的缴费比例下,养老保险基金仍然有出现缺口的危险。现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增长幅度已慢于支出增长幅度,2012年分别增长18%和22%,2013年分别增长13%和20%;收支结余已出现减少的情况,2013年结余比2012年少260亿元。(以上数据来自社会保险基金决算)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支出的增长可能进一步快于收入的增长,有机构估算,累计结余将在十几年内耗尽,届时养老基金将出现缺口,要靠借债支付部分支出。如果体制不改、机制不转、政策不调整,缺口是必然的。降低缴费比例会使缺口更早地到来。
那么,要在避免出现养老基金缺口的前提下,将过高的缴费比例降下来,只能靠改革体制、转变机制、调整政策。至于具体如何操作,我们先要分析缺口隐忧的形成原因。
原因之一是历史欠账。我国实行统筹账户加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模式(统账结合)。统筹账户是现收现付制,而个人账户是资金积累制,个人账户上应该有钱,以备将来的支出。但是,这个制度建立以来,个人账户基本上都是空账运行。原因是制度建立之初没有将个人账户做实,之后做实的努力也没能实现,这都属于历史欠账。2013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空账已达3.1万亿元。如果有这3.1万亿元在账上,养老基金出现缺口的可能性会比较小。
另一个原因是参保职工的比例还不够高。2013年,参保职工24177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8041万人,比例为3:1,三个职工抚养一个离退休人员。但我国20岁到60岁人口与6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约为4:1。这说明,相当多的职工没有参加养老保险,一些企业规避养老成本,导致正规参保的企业成本提高。一些职工和企业不愿意参保的重要原因是人口流动范围大而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他们工作时在一地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到另一地就不能领取相应的养老待遇。
防范养老基金缺口风险,也需从这两方面着手。首先,应尽快提高统筹层次,从而提高参保职工比例。其次,偿还历史欠账,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增加累计结余。做实个人账户是补充基金、增加结余的办法之一。目前关于个人账户的新思路是不做实,而将其改成名义账户。即使不做实个人账户,也应该考虑以多种方式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增加整体的累计结余。财政划拨、国有资本划转都可以起到补充的作用,将要实施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能增加养老基金收入,另外,也可以研究以外汇储备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的办法。
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后,养老保险的缴纳比例就可能降下来。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