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上的合同诈骗罪如何认定
在民法典的规制之下,合同诈骗犯罪主要指的是在缔结和执行合同过程之中,一方当事人怀揣着非法侵占他人物品的意图,运用诸如捏造事实、掩盖真相等欺诈手法,从另一方那里骗取财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对这类犯罪进行明确地判定时,我们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意图;
其次,行为人是否确实实施了诸如捏造事实、掩盖真相等欺诈行为;
再次,受害者是否因为行为人的欺诈而产生了误解,进而做出了处置财物的决定;
第四,行为人是否真正获得了所骗取的财物;
最后,行为人的行为与受害者的财产损失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民法上死亡属于不可抗力吗
在满足构成不可抗力所必备的要素且全部具备其适用环境的前提条件时,即使合同主体物(如法人、自然人等)已经死亡,亦可视之为不可抗力事件。通常情况下,判定此类事件是否构成不可抗力,我们需依次审视以下几点要素:
首先,该不可抗力事件是否完全符合不可抗力的构成标准;
其次,检验此类事件是否存在于适用不可抗力的前提条件之中;
紧接着,我们需要判断合同当事人的离世是否属于不可预知的突发状况;
最后,我们还需确认合同当事人的离世是否是不可避免且无法通过人为手段加以克服的。
《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