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的条件包括:法定的对象、法定的实质条件、法定的刑罚执行时间条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不构成累犯。
假释服刑两年半的罪犯,符合假释条件时,可以申请假释。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适用假释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规定,适用假释必须遵守下列条件:(一)法定的对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假释。(二)法定的实质条件: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假释的实质条件或者关键条件。(三)法定的刑罚执行时间条件: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的犯罪分子。根据我国《刑法》第81条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假释考验
假释考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服刑期满或者赦免以后,被特许提前出狱接受考验的一段时间。假释考验的目的是让罪犯在提前出狱期间,通过劳动、学习、思想教育等方式,改造思想、纠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服刑期满或者赦免以后,应当进行假释考验。假释考验的期限为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拘役、有期徒刑并罚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
在假释考验期间,罪犯需要遵守特定的考验内容和方法,如参加劳动、学习、思想教育等,接受监狱管理人员的监督和教育。同时,罪犯还需要接受公安机关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假释考验的顺利进行。
假释考验是刑罚执行机关对罪犯进行改造的重要环节,通过假释考验,可以帮助罪犯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减少犯罪再次发生的风险。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适用假释必须遵守法定的条件,包括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假释,犯罪分子认真遵守监视,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至再危害社会等。假释考验是刑罚执行机关对罪犯进行改造的重要环节,通过假释考验,可以帮助罪犯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减少犯罪再次发生的风险,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
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