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舆论监督中避免名誉侵权
时间:2023-04-24 00:50:23 145人看过 来源:互联网

近几年,因为舆论监督而产生的名誉侵权诉讼案件呈上升趋势,舆论监督的公开性、评价性、时效性、广泛性等特性是造成名誉侵权的潜在因子,侵犯被报道者的名誉权有时客观上很难避免。对年轻记者而言,舆论监督的稿子不容易把握。如果采访不深入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容易引发名誉侵权纠纷甚至官司,使记者处于尴尬的境地。如何有效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同时规避名誉侵权?

围绕公众利益来确定选题

作为新闻舆论监督的执行者,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关系到舆论监督是否会产生名誉侵权。职业道德失范极易催生捕风捉影、想象推理、轻易下结论的虚假新闻,是新闻舆论监督造成名誉侵权的一个因素。在考虑舆论监督选题时,应把维护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只要符合公众利益,对某些特定集体或个人名誉的损害就是必要和合理的。与公众利益契合的程度越大,新闻舆论监督就越有可能避开名誉权侵害风险。批评别人在动机和初衷上要善良、厚道,体现理性、善意、建设性的理念。比如新闻媒体站在维护公众利益的角度,对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内幕的揭露和曝光,对商业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调查和批评等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2006年,某企业因《第一财经日报》一篇有关员工超时加班问题的报道,以名誉侵权为由,起诉并索赔3000万元。由于这篇报道是从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伸张正义,报道内容客观、翔实,而且记者采访时有证据、证言和证人,文章发表前经过了被采访者确认,最终该企业不得不撤诉。

用专业理念指导舆论监督

专业理念是指舆论监督稿件要真实、客观、公正。真实性是新闻记者最可靠的保护自己的手段,记者要深入采访、挖掘与新闻事件相关的背景、细节、结果等素材,加强对消息来源的核实意识,真实地再现新闻事件。记者作为社会公共信息传播者,必须客观地传达新闻信息、反映公众舆论,不能主观臆断、偏信一方、妄加评议。敢说真话,还要会说真话,学会使用平衡的技巧,不用判断性词语,更不能使用辱没性的词语,力求写出的舆论监督文章成熟、干净,有力量。这就要求记者在知识储备、采访技巧、表达能力等专业技能上表现突出。比如记者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就应该能判断侵权与合法的界限;采访技巧和表达能力较强就能巧妙借用别人之口表明自己观点;尽可能客观表述而不要主观臆断,避免产生名誉侵权。

以法律规范为界限开展舆论监督

防范的前提是了解,守法的前提是知法。记者采访前应该熟悉法律、法规及规章,在丰富法律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舆论监督。比如,我国审理侵害名誉权案件时,要求媒体在诉讼中提供证明文章内容真实性的证据。这就意味着记者要提高证据意识,在前期采访中注意保留和搜集有可能在法庭上需要提交的证据,如采访录音等。

全文1.1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

继续阅读
扩展阅读
  • 名誉侵权
    名誉侵权指的是文学作品、通告文字、行为语言或其他形式对当事人产生了名誉上的消极影响所构成的一种违背人权的行为,行为人要负法律责任。 任何个人、媒体不得发布捏造虚假信息、刊登新闻、PS图片,否则构成名誉侵权。如果是真实事件发布,则不构成名誉侵...
    更新时间:2024-02-01 14:00:06
查看名誉侵权相关全部词条
本地专业对口律师
北京
#名誉侵权 最新知识
针对如何在舆论监督中避免名誉侵权您还没弄清楚,直接和律师在线沟通获得更多帮助

1对1在线咨询

8秒前,138***54用户咨询成功
马上提问
针对如何在舆论监督中避免名誉侵权您还没弄清楚,在线问专业律师,让律师告诉您快速方案吧
  • 章法律师

    章法律师

    律所主任

    评分:5.0

    服务人数:487

    在线咨询
  • 张丽丽律师

    张丽丽律师

    专职律师

    评分:5.0

    服务人数:343

    在线咨询
  • 张神兵律师

    张神兵律师

    合伙人

    评分:5.0

    服务人数:590

    在线咨询
内容已经到底了,还没找到答案?
在线问问律师吧,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11,079 位律师在线 累计服务 3,700万 人次
立即提问

他们的问题正在被解答:

朋友欠钱不还怎么办,联系不上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