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事故致死走诉讼还是医疗鉴定
在处理医疗纠纷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是首先提出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请求,倘若经过科学严谨的鉴定之后被判定为医疗事故,便可以这一权威性的鉴定结论作为有力的证据,向当地法院发起诉讼,同时要求涉事医院承担相应的医疗事故赔偿责任;
若经过鉴定后并未被认定为医疗事故,而医院对病患遭受的损害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过失行为,那么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六条的相关规定,患者及其家属有权提起民事侵权诉讼,要求医院承担相应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对于医疗事故导致的死亡事件,患者或其家属同样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寻求法律援助和赔偿。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第十四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第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二、医疗事故鉴定与医疗过错鉴定的区别
医疗事故鉴定及医疗过错鉴定实则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医疗损害鉴定手段,二者在组织构建、法律依据、鉴定流程、鉴定结论、庭审质证、及至法律效力与适用范围等诸多层面皆有显著差异。
以下便是对它们进行深层次解读的具体内容:
1.组织架构。
绝大多数情况下,医疗事故鉴定工作均由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所辖属的医学会承担,而这些医学会则由本地的医疗领域专家们共同组建,具备明显的地域特性;至于医疗过错鉴定,其主要由司法局批准并认可的具备相应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负责执行。
2.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鉴定的法律依据主要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而医疗过错鉴定的法律依据则主要来自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3.鉴定流程。
医疗事故鉴定的流程相对较为繁琐,需经过申请、受理、调查取证、专家讨论、出具报告等多个环节;相比之下,医疗过错鉴定的流程则相对简洁明了,仅需经过申请、受理、鉴定、出具报告四个步骤即可完成。
4.鉴定结论。
医疗事故鉴定的结论通常以“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作为判断标准;而医疗过错鉴定的结论则更注重分析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或不当之处。
5.庭审质证。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往往需要接受更为严格的质证环节;而医疗过错鉴定结论则相对宽松,只需经过简单的庭审质证即可被采纳。
6.法律效力。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法律效力较高,通常可作为法院判决的重要参考依据;而医疗过错鉴定结论的法律效力则相对较低,仅能作为辅助证据使用。
7.适用范围。
医疗事故鉴定适用于所有涉及医疗纠纷的案件;而医疗过错鉴定则主要应用于医疗侵权类案件之中。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