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联公司中的劳动关系,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关联公司间存在两层劳动关系。关联公司都是合法的用工主体,故都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二种观点认为,关联公司间只存在一层劳动关系,只有实际的用人单位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关系。
在关联公司中只存在一种劳动关系。主要理由如下:
1、对《劳动法》规定的用工主体之一的经济组织作扩大解释,即只要这个组织在进行一定的经济活动,劳动者的劳动力与其生产资料有效结合,即可以认定为劳动关系存在。
2、总公司或母公司对于其分公司或子公司的人事档案或程序上的审批管理,不具有劳动法意义上的“用工”条件,只是其作为内部管理的一种手段而已,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对于公司员工的管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有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或分公司其本质上已具有独立的用工主体资格,依法独立地与劳动者成立劳动关系,故在仲裁或起诉时可以以有营业执照的分支机构或分公司为当事人进行。至于他们是否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或是否能独立承担责任,这完全可以在诉讼中通过当事人申请追加、法院依职权追加或依民事诉讼的执行程序在执行过程中解决。
实践中,如果有的关联公司进行混同用工的,可以考虑以下原则处理:
1、其中一家公司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以该家公司作为主义务人,其他公司对有给付内容的诉讼请求承担连带责任;
2、数家公司与劳动者均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可根据劳动者的主张选择一家公司作为主义务人,其他公司对有给付内容的诉讼请求承担连带责任;
3、关联公司如果在人员、业务、财务等方面交叉或混同,导致各自财产无法区分,丧失独立人格的,构成人格混同,由各关联公司相互之间对外承担连带责任。
全文698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