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执行程序前的保全还有效吗
关于诉前财产保全之有效性的判断标准,可依据如下规定进行:
首先,人民法院作出的关于诉前保全的裁定书与协助执行通知书送达之时起,即产生法律约束力;
其次,申请人若未能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之后的三十日内依法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那么该保全措施将自动解除,解除后的保全裁定也随之失效;
最后,如果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的三十日内依法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那么诉前保全裁定的效力将延续至诉讼过程之中,其有效期具体包括:
冻结被银行存款及其他资金的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查封、扣押动产的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期满后,仍可继续实施保全措施。
诉前保全的必备条件如下:
1.案件必须属于给付性质的诉讼;
2.债权、债务关系必须明确无误;
3.申请诉前保全的利害关系人,需提供充分证据,以证明其对被申请人享有财产上的权利;
4.由于情况紧迫,如不立即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可能会导致申请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
5.必须在诉讼之前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6.申请人必须提供相应的担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
利害关系人因情况紧急,不立即申请保全将会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
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不提供担保的,裁定驳回申请。
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
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应当立即开始执行。
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
二、进入执行程序的债权是否有效
进入执行程序的债权是有效的。
如果债权是债权人合法所有的权利,就是有效的。债权人可以依法进行转让,但是必须通知债务人,否则转让行为不对债务人发生法律效力。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进入执行程序前的保全还有效吗”,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八章 调解 第一百零一条 下列案件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不制作调解书:\n(一)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n(二)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n(三)能够即时履行的案件;\n(四)其他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案件。\n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协议,应当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审判人员、书记员签名或者盖章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