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号文件”成为了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央一号文件,是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通常会在年初发布。而后其他部门,各省市各级政府会据此出台系列的相关意见,指导一号文件的落地执行。
中共中央已经连续18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国家所聚焦的“三农”问题的侧重点也逐渐变化。
从改善农民生活,到数字农业布局
2004年-2009年,重点关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旨在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2010年-2014年,统筹城乡发展,提高水利改革,促进科技创新与农业现代化水平,旨在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2015年-2017年,提升改革创新的力度,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心系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旨在继续以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农业水平,带动农民奔向小康。
2018年开始,国家开始布局数字农业。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强调了“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
在2021年更是提到了:“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并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连续18年,聚焦“三农”重点各不相同
早在1982年-1986年,中共中央便开始就农业和农村问题连续发出5个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重要部署。
2000年前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主要农产品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新阶段。2004年一号文件主题又重回三农。
2004年关键词:促进农民增收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即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民增收”。
文件提出了对农民的三项补贴: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提出了直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降低农业税负等。开启了城乡统筹,“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进程。
旨在借助有力的政策举措,加快扭转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趋势。
2005年关键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文件明确了支持粮食生产的相关政策,继续施行最低价收购政策,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并提出要继续加大两减免和三补贴等政策的实施力度。
旨在解决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等问题。
2006年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明确要求建立长效机制,目的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要全方位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尤其是提出了要全面取消农业税。
旨在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2007年关键词:现代农业、新农村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现代农业”。
明确了现代化农业的概念,并强调将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提出注重培育现代化农业的经营主体,注重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旨在夯实产业基础,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推进。
2008年关键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即200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提出要通过巩固强农惠农政策,来提升农业科技,人才和服务等的支撑能力。首次提出了要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旨在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解决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矛盾。
2009年关键词:农业稳定发展
《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即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稳定发展”。
提出要加大农业补贴的力度,提高政府最低粮食收购价格,增强农产品政府储备,加强对农产品进出口的调控力度,大力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同时重点解决农村电网,乡村道路、饮水安全、沼气,危房改造等民生建设领域。
旨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防止粮食生产滑坡与农民收入徘徊。
2010年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即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统筹城乡发展”。
首次提出要促进农业发展的方式的转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为农田水利。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是良种培育。提出深化户籍改革制度等。
旨在以城乡统筹破解三农难题,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2011年关键词:水利改革发展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即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改革发展”。
首次全面强调水利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农田水利等系列薄弱环节的建设,要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旨在有效缓解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等问题,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
2012年关键词: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供给保障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即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
强调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与社会性的定位,强调了强农、惠农,富农的三大“三农”政策。提出了要提升技术推广能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等系列举措。
旨在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提质增收,节本增收。
2013年关键词:现代农业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即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现代农业”,核心是创新农业经营体系。
提出要将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培育壮大新兴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首次提出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制度和监管制度,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
旨在解决城镇化进程中谁来种地、怎么种地以及农村社会管理等问题,激活农村和农民自身的活力。
2014年关键词:深化农村改革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即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村改革”。
强调要确保谷物自给自足,口粮绝对安全。提出了建立农产品安全监管制度,主产区的利益补偿与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等重要举措。
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破除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弊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2015年关键词:改革创新力度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即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农业现代化”。
首次提出了,要推进农村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旨在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16年关键词:全面小康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即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聚焦“农业现代化”。
首次提出了,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要求大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与经营体系。提出了要建立“互联网+”现代化农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举措。
旨在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2017年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出了要建设三区三园一体,要大规模实施节水工程,要盘活和利用闲置宅基地。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科技创新驱动。
旨在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最突出的农业结构性,体制性矛盾。
2018年关键词: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即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
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到2020年,乡村振兴要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与政策体系要得到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要取得决定性的进展,农业现代化要基本实现。2050年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旨在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讲意义,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9年关键词: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即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农村的优先发展”。
提出了要决胜脱贫攻坚,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乡村治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旨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2020年关键词: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即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继续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补足农村短板措施,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旨在大力抓好三农领域的重点工作部署,推进如期实现农村农业全面奔向小康。
2021年关键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旨在全面提升乡村振兴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水平提高。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国家为数字农业战略布局的关键步骤。
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数字农业产业发展会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会早日实现。
全文4.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1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