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变更合同有关法律如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当事人同意变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规定办理。本文是关于当事人变更合同的规定。合同变更是指合同成立后,当事人在原合同的基础上修改或补充合同内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事项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依照其规定办理。因此,法律、行政法规对变更合同有具体要求的,当事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应手续。不履行法定程序的,即使当事人同意变更合同,变更内容也不具有法律效力。
合同变更的条件是什么
1、原已存在有效的合同关系
合同变更是在原合同的基础上,通过当事人双方的协商或者法律的规定改变原合同关系的内容。因此,无原合同关系就无变更的对象,合同的变更离不开原已存在合同关系这一前提条件。同时,原合同关系若非合法有效,如合同无效、合同被撤销或者追认权人拒绝追认效力未定的合同,合同便自始失去法律约束力,即不存在合同关系,也就谈不上合同变更。
2、遵守规定
合同变更须依当事人双方的约定或者依法律的规定并通过法院的判决或仲裁机构的裁决发生合同变更主要是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
合同变更还必须遵守法定的方式。我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依此规定,如果当事人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变更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情况下,未遵循这些法定方式的,即便达成了变更合同的协议,也是无效的。由于法律、行政法规对合同变更的形式未作强制性规定,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当事人变更合同的形式可以协商决定,一般要与原合同的形式相一致。
3、合同内容发生变化
须有合同内容的变化合同变更仅指合同的内容发生变化,不包括合同主体的变更,因而合同内容发生变化是合同变更不可或缺的条件。当然,合同变更必须是非实质性内容的变更,变更后的合同关系与原合同关系应当保持同一性。
说到合同变更,主要就是指当事人对合同约定的内容作出更改。一般来说对合同进行变更,要建立在当事人协商自愿的基础之上,除此之外变更之后的合同内容也是不能违反我国法律、行政法规中的相关规定的。否则的话,将会导致变更后的合同无效,这对当事人权益的保障是十分不利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全文956个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