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序良俗原则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当中,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以公共秩序和风俗习惯进行民事行为,公序良俗原则是很重要的一项民事原则,要合理利用公序良俗原则。
一、社会公序良俗原则
所谓公序良俗原则,一方面是指民事主体在参与民事法律关系时,在不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则的条件下,可以以及公共秩序的一般要求和善良的风俗习惯进行民事行为;另一方面,民事纠纷的仲裁者在法律规定不足或不违背强制性法律规范的条件下,可以运用公共秩序的一般要求与善良风俗习惯处理纠纷。根据公序良俗原则,民事法律制度对民事主体权利行使作出必须的法律限制性规定,加上公认的道德规范,就形成了系统性的公序良俗。
二、公序良俗的社会基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民社会生活与交往日趋繁荣与复杂,这是运用公序良俗原则的社会基础。公序良俗来源于民事法律调整的固有缺陷,即市民社会生活交往的广泛性、复杂性、不稳定性与法律的不可穷尽性之间的矛盾。公序良俗原则的任务则是解决这一矛盾,以弥补法律的不足,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社会正义。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公序良俗更多的是规范一个人的社会道德,当触犯到有关道德规范的问题,就可能违背公序良俗。
三、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类型有哪些
公序良俗的概念比较抽象,实际上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实际上公序良俗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目前,中国学者参考国外判例学说,将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类型化为10种。该类型已经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著述采用。可操作性较强。
1.危害国家公序型,比如以从事犯罪或帮助犯罪行为为内容的合同。
2.公害家庭关系型,比如约定断绝父子关系的协议。
3.违反道德型,比如以性行为为对价获得借款的合同。
4.射幸行为型,如赌博有,巨奖销售变相赌博等。
5.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型,比如过分限制人身自由换取借款的情形。
6.限制经济自由型,比如利用互相借款扩大资金实力以分割市场、封锁市场的协议。
7.违反公平竞争型。
8.违反消费者保护型。
9.违反劳动者保护型。
10.暴利行为型,比如民间借贷中约定的高额利息等。
全文840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