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不属于诈骗, 1、劳动者以欺骗的手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算,员工入职后发现提供假学历的,用人单位可以以欺诈为由,解除劳动关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假学历入职挣的工资不算诈骗。持有使用假毕业证,若没有进行非法活动,则没有触犯刑法;但是使用行为触犯了行政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属于广义上的犯法。 2、下列劳动合同无效: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 (二)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确认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如果不影响其余部分的效力,其余部分仍然有效。劳动合同的无效,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不属于诈骗, 1、劳动者以欺骗的手法签订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关系,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合同是否有效,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劳动者已经付出的劳动,用人单位需依法支付报酬; 3、劳动者如果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 4、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争议的,当事人一方需要先去当地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去当地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劳动法》。
假学历入职挣的工资不是诈骗。持有使用假毕业证书,不进行非法活动的,不违反刑法;但使用假学历的行为违反了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属于广义犯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轻微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明文件、印章;(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明文件;(3)伪造、变造、倒卖票、票、航空票、文艺演出票、体育比赛票或其他有价票、凭证;(造、变造船舶户牌,买卖或使用伪造、变造的船舶户牌,或涂改船舶发动机号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4人已浏览
439人已浏览
1,996人已浏览
15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