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试用期的期限应当以法律规定的时间为准,现实生活中,许多用人单位不管是签订一年的劳动合同还是三年的合同,都约定的是三个月的试用期,在这里应当注...
行政诉讼的举证期限为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并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人民法院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的,交换证据之日举证期限届满。当事人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的,证据交换日相应顺延。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如果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足,人民法院有权要求补充证据。但在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向有关行政机关以及其他组织、公民调取证据。需要由人民法院收集和调查的证据,主要有两类:一是原告或者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供了证据线索,但无法自行收集而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证据;二是当事人应当提供而无法提供原件或者原物的。
被告应在答辩期间10天内提供证据。《行政诉讼法》规定,被告应当自收到起诉状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关材料,并提出答辩状;《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被告在提出答辩状时,应当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依据,实际上是要求被告在庭审前进行证据开示。建立证据开示制度的意义在于保证诉讼的公正性和效率。在行政诉讼中,如果被告只提交答辩状而不提供证据,或者故意拖延提供证据,原告就没有时间准备反证,或者没有机会反驳,这对原告是不公平的;此外,如果被告在庭审中不断提供证据,人民法院需要中断庭审,核实各种突发情况,会造成诉讼拖延,影响行政审判效率,使集中审判难以实现,进而影响庭审质量。另外,拖延举证时间,还会为被告事后补充收集证据提供许多机会,不利于监督行政机关遵循先取证,后裁决的程序规则。因此,被告在提交答辩书时,应当提供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此后提供的证据构成突袭证据,人民法院不得采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0人已浏览
174人已浏览
273人已浏览
18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