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根据信访条例中的规定,国家机关对受理的信访事项,经调查核实,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处理,并书面答复信访人: (1)请求事实清楚,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予以支持。 (2)请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据的,应当对信访人做好解释工作。 (3)请求缺乏事实根据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不予支持
信访工作人员在信访工作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文明接待,尊重信访人,不得刁难和歧视信访人。对依法不予受理的信访请求,应当告知信访人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二)按照信访工作的处理程序,依法及时处理信访事项,不得置之不理、敷衍塞责、推诿拖延。对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信访请求,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提出;(三)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得徇私舞弊、收受贿赂、接受信访人请客送礼;(四)遵守保密制度,不得泄露控告人、检举人的姓名及控告、检举的内容,不得泄露、扩散信访人要求保密及可能对信访人权益造成损害的内容;(五)对信访人有关信访事项办理情况的查询,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应当如实答复,不得拒绝;(六)与信访人或者信访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七)按照档案管理的规定,建立并妥善保管信访档案,不得丢失、篡改、隐匿或者擅自销毁。
卫生信访工作人员在信访工作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坚持原则,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廉洁自律;(二)文明接待,尊重信访人,不得扣压信访材料,不得推诿、敷衍、拖延;(三)遵守保密制度,尊重信访人的隐私,不得公开、泄露举报人的姓名和举报内容,不得将检举、揭发材料及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送给被检举、揭发的人员或者单位。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914人已浏览
14,981人已浏览
955人已浏览
2,41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