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当事人可以约定解决争议的方法,比如调解、协商、仲裁、诉讼等途径都可以解决争议;也可以约定当事人提起诉讼的管辖法院,约定的管辖法院不能违反级别...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劳动争议的范围由《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规定。以下情形属于劳动争议: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合同法》(自2021年1月1日起废止)第一百二十八条共列举了四种合同纠纷解决方式:和解、调解、仲裁、诉讼。其中,仲裁、诉讼是法定的纠纷解决方式,当事人在具体约定时应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 争议解决方式的选择对于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利益的保护非常重要,在约定上需注意:仲裁和诉讼只能二选一;仲裁协议约定要明确、具体;合理选择诉讼管辖法院,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同时合同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
劳动争议的处理范围包括: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等其他事项发生的劳动争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17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37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