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符合条件的可以提起反诉。法定继承纠纷通过诉讼解决时,如果符合一定条件,被告可以向原告提起反诉。反诉条件:(一)被告必须向原告提出。(二)本诉...
符合条件的能提起反诉。法定继承纠纷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时,如果符合一定的条件,被告是可以对原告提起反诉的。 反诉的条件: (一)须由本诉的被告...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如果没有财产,法院会下终止执行裁定。但你就可以注意观察和调查了解,一旦发现可执行财产,随时向法院执行法官报告,等查到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后恢复执行。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我国现行的执行法律对执行救济没有作出系统的规定,相关的规定散见于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规定之中,主要有:1.执行异议制度民事诉讼法第208条规定:“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执行员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驳回;理由成立的,由院长批准中止执行。如果发现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从该条文可以看出,提起执行异议的条件有以下几个:有权提起异议的主体为案外人;救济的内容只能针对执行标的物;必须在执行程序开始后至执行程序终结前提出。救济的方法是按法定程序审查。救济的结果要么中止原判执行,发动审判监督程序;要么直接驳回。2.执行回转制度民事诉讼法第214条规定:“据以执行的判决,裁定或其他法律文书确有错误,被人民法院撤销的,对已被执行的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责令取得财产的人返还;拒不返还的,强制执行。”该执行救济的规定,是对执行根据有错误而导致执行工作失误的一种补救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当事人地位在这里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权利人成为义务人,原来的义务人成为权利人。3.优先权保护制度这些救济制度常见于一些司法解释当中,如执行法院对被执行人所有的案外人享有抵押权、留置权等权利的财产采取执行措施时,应保证案外人优先受偿;案外人享有优先购买权、承包权、租赁权,执行时也应给予充分的保护,从而为案外人提供民事实体权利救济。
建议咨询律师后委托律师代书为好。因为起诉状是法官审理案件的重要基础。 起诉状应包括以下内容: (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公民应当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工作单位及职务、住址和联系方式,法人写明法人全称、住所地、法人代表人姓名职务、委托代理人姓名、单位职务、地址,律师则写明所在律师事务所即可; (2)有具体明确的诉讼请求; (3)有起诉所依据的事实与理由; (4)证据和证据来源; (5)当事人签名盖章和签署的日期。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2人已浏览
234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77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