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无法建立劳动关系,因劳务费用而产生纠纷的,不属于劳动行政部门管辖范围,不能通过劳动行政部门解决纠纷。但当事人可以就劳务费用协...
前提一:当事人不是在校大学生,已经毕业。 救济途径:1、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3、向当地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前提二:当事人为在校大...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有四种: 一是协商解决 通过协商方式自行和解,是双方当事人应首先选择解决争议的途径。同时也是在解决争议过程中可以随时采用的。协商解决是以双方当事人自愿为基础的,不愿协商或者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当事人可以选择其他方式。 二是企业调解 是指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处理方式。这种调解实行自愿原则,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只有在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由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处理该争议,调解委员会才能受理该案件;另一方面是当事人可以不经过调解而直接申请仲裁。此外,由于调解委员会主要是由企业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所以工会与企业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不适合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当事人应直接申请仲裁。 三是申请仲裁 若经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双方达不成协议,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均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当事人也可以不经企业调解委员会处理而直接申请仲裁。需要注意的是,因处理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缺乏法律依据,所以这类争议是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方面进行协调处理,不可以申请仲裁。除这种争议外,对其他争议而言,劳动争议仲裁是强制性的必经程序。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方当事人申请仲裁,且符合受案条件,仲裁委员会即予受理;当事人如果要起诉到法院,必须先经过仲裁,否则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 四是提起诉讼 当事人如果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不予受理仲裁决定或通知书不服,可以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起诉。目前法院是由民事审判庭依据民事诉讼程序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实行两审终审制。法院审判是处理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
以为学生兼职是不受劳动法调整的。你可以按照雇佣关系要求单位承担赔偿责任。诉讼需要到被告的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一年以上的法院,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诉讼时效: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来处理。当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有责任提供证据。有劳动争议的劳动者超过十人,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荐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活动。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5人已浏览
538人已浏览
80人已浏览
15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