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需要,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五类对象: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和剥夺政治权利,这五类对象都应当公安机关来具体执行。我国社区矫正的对象包括被...
需要,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针对的五类对象: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和剥夺政治权利,这五类对象都应当公安机关来具体执行。我国社区矫正的对象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社区矫正对象具有刑法规定的撤销缓刑、假释情形的,应当由人民法院撤销缓刑、假释。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机构提出撤销缓刑、假释建议时,应当说明理由,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由人民法院进行裁定。对于在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由审理该案件的人民法院撤销缓刑、假释,并书面通知原审人民法院和执行地社区矫正机构。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下列5种罪犯: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4、被裁定假释的。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关于缓刑期间的注意问题有: 1、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2、对于人民法院禁止令确定需经批准才能进入的特定区域或者场所,社区矫正人员确需进入的,应当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并告知人民检察院。 3、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 4、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 5、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46人已浏览
218人已浏览
211人已浏览
73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