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果被依法假释的犯罪分子被依法撤销假释,假释出去的时间是不能和未执行完的刑期相抵的,相关部门会依刑事第八十六条规定对犯罪分子进行处理。《中华...
犯罪分子在缓刑、假释考验期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作缓刑、假释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执行机关的撤销缓刑、假释建议书后一个月内,作出撤...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假释撤销后假释期不能折抵刑期。因为假释考验期间本身就是刑期,不存在折抵的问题。 我国法律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
是的。原判刑期超过二分之一的,可以申请假释,但禁止假释暴力犯罪。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累犯和罪犯,不得假释。当罪犯决定假释时,应考虑其假释对居住社区的影响。
刑法第83条规定,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10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第86条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71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发现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假释,依照本法第70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假释的监督管理规定的行为,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撤销假释,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可见,假释是一种有条件的提前释放,只是在考验期内保留执行未执行完毕刑罚的可能性,考验期不是刑罚的执行期。设立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对被假释罪犯继续进行教育改造,使其严格约束自己,改恶向善,重新做人。 如果按照第一种意见处理,将考验期当作刑罚执行期,不计算在未执行完毕的刑罚之内,那么自假释之日起至撤销假释之日止的时间就成了一种“无条件的减刑”。这显然有违假释考验期制度设立的立法原意,不利于对被假释者的教育改造,使其有恃无恐,钻法律的空子。假释制度也会因此失去应有的价值。此外,假释裁定既已撤销,其所产生的法律效果就应溯及到最初,使假释归于消灭,实际执行原判决。原判决实际应执行的刑期,不能因曾经历假释而缩短,但如果按第一种意见处理,实际上减少了原判决确定的刑期。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8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131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