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最高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的解释中规定伤残赔偿金就是精神损害抚慰金。但是后来最高院又颁布实施了一个司法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精神损害抚慰金包括以下方式: (一)致人残疾的,为残疾赔偿金; (二)致人死亡的,为死亡赔偿金; (三)其他损害情形的精神抚慰金。 精神损害...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对于工伤职工,依法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计算工伤赔偿待遇,而该条例并未规定劳动者受工伤可以获得精神损害抚慰金和营养费,因此,一般情况下,劳动者受工伤,要求用人单位或者社会保险基金支付精神损害抚慰金和营养费并无法律依据。 但是,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九条规定:职业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而《职业病防治法》属于人大制定的法律,《工伤保险条例》属于国务院行政法规,《职业病防治法》高于《工伤保险条例》,且属于特别法,因此,劳动者有权根据侵权责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获得民事赔偿的权利,而人身损害民事赔偿即包含精神损害抚慰金和营养费。 同时,除《职业病防治法》外,《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如果劳动者因安全生产事故受到损害而被认定为工伤的,依然可以请求民事赔偿即精神损害抚慰金和营养费等。但依据民事法律获得的赔偿应扣除用人单位已经支付的工伤保险赔偿。 作为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数额的因素: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由此可知,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数额是由侵权人的侵害情节、经济能力等综合因素确定的,具体的赔偿标准依据侵权地规定而行。
死亡赔偿金或残疾赔偿金是一种财产性质的收入损失赔偿,而非精神损害性质的赔偿,故认为死亡赔偿金或残疾赔偿金等同于精神损害抚慰金,从而将其作为精神损害赔偿之替代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中精神损害赔偿应适用如下两个方面场合: 1.侵害生命权对其近亲属造成的精神痛苦和精神创伤的救济。 2.侵害健康权对其本人或其亲属所造成精神痛苦的救济。 目前,在一般案件中判决确定精神损害赔偿的数额,应坚持宜低不宜高的原则,防止将当事人的期望值拉得过高。数额原则上控制在5万元之内,最高不超过10万元,有特殊情况需要超过5万元的,应报请审委会研究决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4人已浏览
166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14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