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看具体情况定。失职犯罪主要是两大块,一个是滥用职权罪,一个是玩忽职守罪。特别重大损失认定标准要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刑法关于渎职犯罪的规定中,有许多罪名要求造成“重大损失”。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重大损失”是查办渎职犯罪司法实践中的焦点问题,争议颇多。笔者结合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下称《解释一》),对渎职犯罪案件办理中认定“重大损失”进行探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应进一步明确《解释一》第1条第1款规定了认定为“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对其中第3项“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如何理解和认定,由于没有明确的操作标准,办案人判断起来是个难题,不利于打击渎职犯罪。笔者认为,所谓“造成恶劣社会影响”,表面上是主观评价标准,但事实上是以一定的客观事实为评价基础的,是一个主观见诸客观的认识过程、评价过程,最终得出客观性的结论。如何认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笔者建议参考以下标准:一是造成一定地区群众集体上访,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二是引发媒体广泛关注和传播,在社会上产生较大不良影响的。
关于滥用职权罪的立案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明确规定,涉嫌下列情形的,应当立案:1。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重伤1人以上,轻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2、造成10人以上严重中毒的;3、造成个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1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4、造成公共财产或者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财产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的;5、虽未达到3、4两项数额标准,但3、4项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总额不满20万元,但间接经济损失总额超过100万元的;6、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7、弄虚作假、不报、谎报或者授意、指使、强迫他人不报、缓报、谎报,造成重特大事故危害的结果继续、扩大,或者造成抢救、调查、处理工作延误的;8、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9、其他造成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直接损失的。造成不良影响的,犯滥用职权罪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滥用职权的行为,必须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结果时,才构成犯罪。所谓重大损失,是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重大物质性损失和非物质性损失。物质性损失一般是指人身伤亡和公私财物的重大损失,是确认滥用职权犯罪行为的重要依据;非物质性损失是指严重损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声誉等。认定是否重大损失,应根据司法实践和有关规定,对所造成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损失的实际情况,并按直接责任人员的职权范围全面分析,以确定应承担责任的大小。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67人已浏览
134人已浏览
2,541人已浏览
12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