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用人单位不予以录用的条件: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曾经担任破产公司高管并且负有个人责...
以下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家庭或个人与家政服务人员之间的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住房制度改革引发的公有住房转让纠纷;个体工匠、帮工、学徒之间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工作岗位问题。如果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书上对工作岗位进行约定,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工作岗位的。这种情形下,单位是有权调整的,且不需要进行劳动者同意。 2、工资数额问题。就算用人单位有权调整工作岗位,不代表其有权直接减少劳动者的工资报酬。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3、解除劳动关系的问题。你目前给出的信息太少,另外你在公司工作经过也没有说明且用人单位也没有正式做出解除劳动关系的决定,尚无法确定,其解除行为是否合法。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违反制度不一定构成解除合同的条件,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用人单位非法解除劳动合同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法律明确规定劳动合同不得解除,用人单位应当强制解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在离职前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或在诊断或医学观察期间疑似职业病患者;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因工伤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 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用人单位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不符合时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关条件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分别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单方面即时解除劳动合同,单方面预告解除劳动合同。 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打算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但未能与劳动者达成一致的,协议解除的条件不存在。此时用人单位强制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1、在使用过程中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本单位任务的完成,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劳动合同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无效的; 用人单位单方面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只有满足以下条件,用人单位才能单方面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一、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可以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后仍不能胜任工作; 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四、依照《企业破产法》的规定进行重组; 5、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创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员; 7、劳动合同订立时依据的其他客观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防止用人单位滥用解除合同的权利,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遵循法律规定的程序。 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不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的,其行为也构成《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非法解除劳动合同,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6人已浏览
869人已浏览
1,326人已浏览
1,03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