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失信人指的是背约、不守信用的人,行为属于道德范畴规范,不涉及法律约束。但也有一些人把失信人当成,等同于老赖,这种说法有失偏颇。老赖,又称失信...
老赖和失信人员一般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均为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义务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旦某个人被认定为“老赖”,其名誉不仅受到贬损,且其行为应受到限制,不能正常享受乘坐飞机、高铁等生活便利,不得有高消费,甚至有可能被拘留罚款。因此,认定某个人系法律意义上的“老赖”理当经过相应的程序,具备一定的条件。否则,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老赖”,这既不符合法治社会的要求,也无利于维护公众的安全感。 当法院的生效裁判克以某人应承担相应义务时,其在一定意义上就属于“败诉方”。但此时,其依然不属于法律意义上的“老赖”,只是单纯的“败诉方”。不过,从道德层面角度看,其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履行生效裁判克以的义务的话,已经属于应受道德谴责的“失信老赖”。
失信人员相对于老赖而言更加严重。失信人员包括以下六种情况:1、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类似恶意拖欠贷款不还等;2、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或抗拒执行的;3、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4、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5、危险限制消费令的;6、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就是老赖: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74人已浏览
328人已浏览
193人已浏览
10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